早上起來,先趴著窗戶看外面天氣:微風陣陣,太陽也躲在云層后面;再看手機天氣預報,今天無雨,最高氣溫28度。實在沒有比今天更適合爬山的天氣了,說走就走。
七點鐘,外出吃飯,采買飲料。時隔一周,我們再次向韶山進發了!今天太陽不露面,不用戴墨鏡、太陽帽,更不用擔心曬皮膚。只是吸取上周挨凍的經驗教訓,這回我倆都帶了外套。上午八點,趕到韶山大門口,停好電動車,背上我的雙肩包,開始今天的登山之旅。從電話中得知,已有朋友此刻登臨云門寺——莫道君行走,更有早來人!
從韶山景區大門口到林場辦公區,再到上山臺階下方,這段緩坡水泥路已經很遠。昨晚悶熱沒睡好,今天走到山腳已經氣喘吁吁,我倆于是決定量力而行,走哪兒算哪兒。
從山腳到風嶺,多是陡峭的石砌臺階,個人認為這是爬韶山最耗費體力的一段路。因為這段路曾經多次走過,我今天不打算拍照,就把手機放進背包里,全神貫注來走路(爬山)。即使這樣,我還是走走停停,累得夠嗆。
本來決定到達風嶺就沿大路下山。但趕到風嶺休息片刻,山風吹來,心曠神怡,覺得自己瞬間精神倍增,又倔強地想再往上走一段試試。上周往西北去看了韶峰疊翠,這次決定去北峰棧道那邊走走。
風嶺之上,地勢漸緩,雖還是上坡,但走起來輕松多了。這時我倆再次看見那塊立在路旁的指示牌,指使我們順著那條山間泥土小徑也能到達“省廣播電視塔”。橫豎都是走,何不去試試?于是,我倆放著現成的便道不走,開始順著斜坡上的羊腸小道上山。比起水泥臺階,泥土路走起來不硌腳,但雜草叢生、灰塵太多,且沒有平地可以站穩歇腳。所以沒過多久,我又開始冒汗,還得扶著樹干喘口氣再走。老公拿著一根樹枝在前面開路,一邊對我鼓勁一邊說,老是重復那條路多沒意思,只有這樣獨辟蹊徑的爬山才叫爬山。哎,好在這條路不算很長,突然眼前一亮,“洪陽亭”出現了!
從洪陽亭到電視塔附近,全是水泥路,走過去只是時間問題。沿途的風景以遠山為主,連綿起伏的水墨丹青,真的如同畫卷一般。我們開始走走停停,舉起手機拍下一道道心儀的風景。
過了電視塔,棧道一路向東北鋪展。因為年久失修,加上游客稀少,棧道早被兩旁的樹枝和灌木叢侵占了半邊,荒涼之中又生機盎然,盡顯自然風貌。在這里,除了我倆,沒有其他游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喊山和拍照。
翻越谷底的棧道,走起來更加緩慢。臺階上積著去年的枯枝敗葉,兩旁的扶手已朽爛倒塌,再被兩邊的植被霸占半壁江山,走起來必須左右開手方能撥枝見路。我們無暇再看風景,只顧心無旁騖地小心走路。而谷底的那一段,棧道被蓊郁的灌木植被遮蔽得嚴嚴實實,需要抱著頭鉆進鉆出。穿越過來,渾身早沾滿了黃色小花、褐色殘留。一陣拍打之后,繼續向前出發。
棧道盡頭,是一個小小平臺。舉目遠眺,四面皆風景焉。平臺旁邊一棵老樹,斑駁的樹干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盡管多次到達這里,但每次的風景和心境都不相同。趁著今天沒人搶鏡、沒有太陽熾曬,我便小心地爬上這棵老樹,坐上去、再站起來,拍幾張照片臭美一番。
走到這里,除了來時的棧道,其他方向都是險峰,根本看不到路。但聽幾個朋友說過,他們曾經向北翻越到了對面那座怪石嶙峋的山峰。別人能做到的,我們或許也可以吧?于是,我倆準備前去冒一次險。
先踩著石頭、扶著樹枝從小平臺上跳下,開始在草叢中尋找隱藏的小徑。起初一小段,因為踩過的人不少,道路還依稀可辨,只要不讓自己滑倒,走過去不算艱難。但走著走著,很快就傻眼了:前方除了山崖,就是山石灌木,真是進退維谷啊。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四下尋找——終于在巖石縫隙中、灌木叢生下,找到了可以下腳的地方。我倆手抓灌木叢,蜷縮著身子,一次次在無路可走處找到出路,只是每一步都要全神貫注、小心謹慎。兩山銜接處,狹窄的咽喉要道,需要繞著巖石屏住呼吸才能通過??吹窖矍皫缀醭芍苯桥帕械膸讐K兒巖石,上面光禿禿的,我內心開始掙扎:老人們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石縫中的峭壁,我若上去了能否平安地下來?
老公前方探路,我遲疑了一下,也跟著向上攀登。此時此刻根本不考慮形象了,手腳并用,連跪帶爬,不管巖石還是灌木雜草,能拉住救命就好!終于狼狽不堪地爬上了遙望中的這座山頂,雜草、灌木、橡樹,植被和地貌與前面山的差不多。山的那邊還是山,路的盡頭也許還有路。舉目四顧,巍巍青山,波瀾壯闊,煙云繚繞恍若仙境?;赝麃頃r的山,兩座電視塔瘦骨伶仃地屹立在對面山峰,離云端還有很遠很遠。在這還未開發的陌生的山頂上,沒有護欄,沒有云梯,下面多是懸崖峭壁,我們不敢有絲毫大意。
剛才手腳并用爬上去,返回時只得就勢坐在地上,再異常緩慢地探著腳下來。這兇險的路徑上,只顧著緊張和害怕,全然忘記了疲憊和饑餓。沿途險境中的風景,真的美不勝收。我們一邊坐下休息,一邊舉起手機拍下眼前的風景。咱的攝影技術實在不行,異常險要的路徑,還有大美的風景,照片中卻變了模樣。
接下來,又一番灰頭土臉、手腳并用,回到棧道盡頭的平臺上。
喏,下圖是身處谷底遙望棧道盡頭小平臺時拍下的照片,回到家里我已是半天瞅不出這是哪兒。再仔細找找,近處最頂端就是棧道盡頭哦,只是樹木變成了小草一般,可以想象走過去是多么痛的領悟。
從棧道上原路返回,走起來就輕松多了。再從洪陽亭下來,路上游客不斷;風嶺之下,登山的人們喘著粗氣,詢問我們距離云門寺還有多遠。下山的臺階最傷膝蓋,我怕像上次一樣腿疼幾天,今天在這里刻意走得慢一點兒。下到山腳,太陽黃黃地探出了頭,開始熱起來。內心感謝天公作美,讓我們一路涼爽不見太陽爬完了大山。
我們回到韶山大門口停車場,已是下午一點多鐘。這一趟下來超過五個小時,跋涉亂石山林,經歷幾處險境,也看到了無數美景。青山之外有青山,路的盡頭還有路;盡己所能,不畏眼前的艱辛,不斷耐心細致地探索和發現,有立足的地方就有出路。
無限風光在險峰。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韶山一日游,累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