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注意!孩子的教養要從這4方面入手!

現在回頭來看,我的父母曾經帶給我極為不愉快的教育。但單純的抱怨并沒有什么用,每一代人受時代的局限,必然會有眼界上的局限。

我的孩子出生后我全職照顧了他三年,在這期間閱讀了大量的國外育兒書,之前也從事了一段與育兒相關的工作。

我將當年我們父母忽視的,但是現在來看對孩子的成長極重要的教育理念大致歸為以下四個方面的教育,以及一個前提。

· ?前提

· ?身體養育

· ?性格養育

· ?社交養育

· ?個人早期職業興趣養育(財商早教)

教養本身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學習的過程,我會在每個部分分享一些家長學習的干貨

先談前提。

0

【前提】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平等對待,掌握好度。

我個人覺得這些年來看到的各種教養不好的孩子多是有著和父母家長錯誤的關系位置,這是上一輩中常見的問題,把孩子當作下級,把孩子當作家庭的附屬。

到了我們這一代倒是出現了很多反面問題,把孩子供起來當小皇帝,這都是錯誤的。

應該盡早同孩子創建彼此信任的關聯,最好以朋友的身份教育教養孩子,以身作則。


1

【身體養育】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這些生理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基于生理常識,盡量科學。


就吃喝拉撒睡來說,人類的嬰兒和動物的幼崽沒有質的區別。如果一定要說區別,那就是人類的嬰兒比動物的幼崽需要更長時間和更精細的照顧。

科學的喂養,其實摒棄了主觀上對喂養不好的恐懼,通過了解和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心理發育的特點來進行喂養。它要達到的不僅僅是嬰兒的存活,更是身心健康的體魄。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批判中式教養的文章和書隨處可見。80后的父母也會花很多精力去學習歐美的育兒經,并且很容易達成共識。

別的不說,單看母乳喂養,在四五年前都沒有現在這樣普及,背奶的班媽是越來越多。

關于生理喂養,雖然爭議也不可少,但是多少比我下面要講的兩個方面容易操控得多。

科學的生理養育是科學育兒的第一步,也是門檻。

推薦閱讀

相關的書籍推薦下小巫寫的育兒書《讓孩子做主》,希爾斯的書也可以讀讀《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 》。

2

【性格養育】有好的身體還遠遠不夠,好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核心。

這一點是生理養育的進階,涉及到教養的精神層面。總的來說,貫徹“愛與自由”應該是父母教養孩子的大方向,能做的差不多,也就基本上能給孩子一個還不錯的性格。

但想想我們的父母,誰聽說過“愛與自由”?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缺失。

我們或許無法精準定義好性格,但是壞性格都能舉出一兩例來:

脾氣暴燥、恃寵而驕、粗心大意、缺乏責任心、懶惰貪婪、毫無同情心等......

幾乎每個人都能清晰地指出熊孩子與壞孩子的惡。這類新聞舉不勝舉。


孩子能形成壞性格,一定是父母對他們教育的忽視,甚至長年累月地用自己的壞行為給他們做了壞榜樣。

所以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方面要避免孩子受到一些極端壞行為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教育孩子懂得動態的平衡。

無論父母是自知的,還是不自知的,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是吵架也好,是恩愛也好,是摳門也好,是大方也好,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孩子的榜樣,應該至少要做到兩點:

一是經常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有沒有給孩子造成負擔,或者誤導。

二是經常觀察孩子的朋友和他的行為習慣,有沒有遇到不良影響,思考如果遇到了自己應該怎么在不引起孩子強烈逆反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這方面的學習我推薦一些偏心理學方面的。

這里隆重推薦我最愛的兩本書:塞爾瑪·弗雷伯格的《魔法歲月》和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寶寶也是哲學家 》。它們的作者都是兒童心理學家。

3

社交養育交際是一門技術活,教育孩子應該讓他具備基本的交際禮儀與識人接物的觀察力。

一個人的交際態度依附于性格。你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會有什么樣的交際態度。

所有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別人對你的評價也好,你對自己的認識也好,至少有一半最早來自我們與父母及身邊親近人的關系。

事實上,婚姻生活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父母對婚姻的態度對我們將來的婚姻都起著榜樣作用。


父母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很多脫口而出的話語在孩子心里烙下了大塊的陰影面積。或者一個眼神就帶給了孩子莫大的鼓勵。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在未來面對不同人物的洞察能力。

推薦閱讀

這里推薦三本書,《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讓孩子的大腦自由 》《關鍵教養報告 》。

這三本書里都講了很多詳細的育兒話題,比如孩子愛撒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孩子的安全感來自哪里,等等。

4

【財商早教】孩子需要接受財商教育,這關系到未來的職業選擇與人生規劃。

早幾年的暢銷育兒書里,鮮有提到財商教育的內容。但現有有一批先知先覺的父母,已經十分重視這一塊的教育。

而兒童的財商教育往往是國內外中產家庭對孩子教育的一個巨大差別。當我們還在為吃喝拉撒睡玩糾結時,美國的父母已經在通過財商教育,培養孩子的企業家精神。


想想如果我們從小就有一個環境,幫助我們盡快理解什么是錢,怎樣賺錢、用錢和省錢,那么現在的我們也許不至于經常為錢而抓狂。

而相較于父輩們對金錢的唯一規劃就是精打細算,現在的父母往往在財商教育中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從小就舍得花錢給他買更好的東西。

我們真是時代的奴隸。它的標簽在不同代人身上戳上不同的印記,也造就了我們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前兩天看了一篇新聞——(螞蟻聚寶財商實驗室在上海3所小學小學在全國首度引入財商測試)里面談財商測試,測試00后小學生的財商水平。

結果發現,很多10歲以下的孩子已經有投資理財的概念了,有些小朋友還能說出炒股、儲蓄、不動產投資的利弊。

令人更吃驚的是,有些孩子還能說出炒股要高拋低吸,要分散投資等。相比較我們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到大學時才接觸到投資理財概念。比現在的小學生晚了近十年!

孩子似乎天生就懂得吸取跟財富有關的知識。如果是這樣,那么父母下意識的引導刻不容緩。因為對金錢的獲取和保值,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以及科學的方法,才能對孩子未來的擇業觀與金錢觀產生正向力量 。

在美國,針對兒童的財商教育已經十分火熱。

TED視頻《差生的成功之路》中,卡梅隆·赫羅爾德說,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企業家精神”。


在這個視頻的前面,他balabala地說自己在學校的成績如何爛,卻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最有營養的地方卻在后半段——他列舉地他教自己一個9歲、一個7歲的兒子賺錢的方法。

他給每個孩子兩個存錢罐,分別代表家庭帳戶和玩具帳戶。孩子們將別人給的錢和自己賺的錢分成兩份,分別存入兩個存錢罐。玩具帳戶里的錢可以由他們自由支配,但是家庭帳戶里錢每半年要存入銀行,然后每攢夠一年,就要把這些錢交給自己的股票經濟人。

這位父親所培養的“企業家精神”,靠的就是這種財商教育。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么國內財商教育的育兒書遠遠少于喂養類的育兒書,我想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活在以吃好喝好玩好的基礎價值觀里。

二是,中國的孩子都備受呵護,父母們從來不舍得過早讓他們去社會體驗生活。

而美國的孩子卻不一樣,小小年紀去打工的比比皆是,并且他們讀大學的費用很多都是來自貸款。“經濟壓力”逼得他們不得不早早地規劃金錢。

其實,并沒有太多的父母有更多的時間來全面顧及以上提到的所有教育。但是,幸好這四個主面是相互影響相到依存的,只要適當在一個方面下點工夫,就能帶動其他方面。

希望若干年后我們的孩子長大了,會慶幸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已經逃離了爺爺奶奶們曾經犯下的"錯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