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盡情在詩意中徜徉。
趟過黃四娘家千朵萬朵壓枝低的花蹊,得意春風中打馬看盡長安一日的花事。若還不夠就在煙花的三月一路順流而下即會錦繡的揚州吧。
還是在青蔥年少時讀《桃花源記》便是覺滿目芬芳,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p>
從那一處的遇到,便在心中種了無數的桃樹。只待春風一度,綠萼花紅,灼灼其華,天地萬物生發之氣在花間蕩滌心中所有的沉郁。
內心深處的桃花源,必是依山傍水的所在。
一條清澈的小溪,夾岸遍植垂柳與桃樹。每每在春日的和煦中,落英滿袖,煙霞氤氳。簪一支春花在鬢邊,穿花扶柳,踏草彈枝,自是心境喜樂,更解花語。
一處小小的茅舍,可賞可棲,那探出屋檐的細細茅草,就是為了在雨天靜聽那雨滴,落地的歡喜,一滴一滴,如歌行板。
籬笆的院落,滿目薔薇開遍,竟是這般:玉女翠帷熏,香粉開妝面。不是占春遲,羞被群花見。纖手折柔枝,降雪飛千片。
風過處,清香淡淡,香云落袂,似在低吟淺唱,一世的流連。
院中倚籬而栽的還應有杏花,在這最早被春色打動的一季花開。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又或者: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樹下是一張可坐可憩的美人椅。一方小小的石桌,可閑敲棋子,可書盡丹青,可煮茶剪字,亦可無思無想,便是虛度也是安然。
累了就酣然入夢,以天為被,以花為裳。憑那落紅與香氛埋了香冢,那夢中的人兒便成了花間那與花并的仙子。
回眸一笑百媚生,對花對景,也是風月入懷的溫柔鄉。
屋后必是少不得的一池青蓮。
春可期待小荷才露尖尖角,夏可賞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可觀留得殘荷聽雨聲,哪怕是冬也能看盡殘荷素雪的一相逢。
荷衣芙蓉面,臨水照花人,一葉輕舟,碧波輕漾,素色的容顏清凈無染,遺世獨芳,潔然自好。
那日在文字中行走,不期遇見一位為尋自己心中桃花源而山居的女子。
她說:世事流轉,我自安然。一半棲居終南,一半行走世間,創造生命的新體驗。在復雜的世界里做自己,實現理想并不難,只要你夠勇敢。
她在寂寂清歡中把日子過成了詩。
只因為生命里的一次偶然遇見,她便喜愛的不舍得離開,留下來便真的不曾離去。
于是她在云煙裊裊的終南山下遇見了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一間茅舍,一方小院,房前桃花灼灼,屋后流水潺潺,縱使被山映襯的渺小卑微,卻依然溫馨溫暖。
山居的春天里她在一樹杏花下淺眠,風起時落紅陣陣,她的心便在飛花中幸福甜蜜。她把夢境照進了現實。
欽佩這樣的活著,每一天都豐富的足夠別人的一世。只遵循了自己的心,活得純粹,活得獨立,活得慈悲。
其實生命原本就是輕盈的,只是俗世的紛繁迷醉了本心。
愿心有桃花源,處處水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