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學會“堅持”,要想成功,就得比別人更堅持。堅持,是一種成功者的必備品質。久而久之,我們就對此沒有什么懷疑了。
于是,我們也學著去“堅持”,但是,越堅持,越痛苦,直到痛苦難以忍受而放棄。
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有很多自己堅持不下去的事情,總有一些人可以“堅持到底”的做下去。于是,我們感嘆那些人有鋼鐵般的意志力,他們就是天生強者,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同時,我們開始也懷疑自己,為什么自己的意志力這么差,堅持不下去呢?
隨著對那些“天生強者”的觀察,我們發現他們并不是“忍受痛苦的堅持”,他們更像是“樂此不疲的堅持”,甚至是“根本停不下來”。這就引起了我們的好奇,這里面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內心不愿意做的事情,人們常常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更不用說把事情做好了。
因為我們總是接受愿意接受的東西,而排斥不愿意接受的東西。內心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們就會排斥它,本能的與它沒有關系。這樣怎么可能學好呢?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讓自己在不堅持的情況下,就能持續地做呢?
這里分享一下,李笑來的三個技巧:
第一,無論做什么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相近一切辦法為這件事情賦予重大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當人們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那么人們就更愿意甚至喜歡去做這件事情。如果你對視頻網站的程序員說,你要把系統速度提升百分之四十,一定不如這樣說,你來幫大家在看視頻的時候少等待一秒鐘。
第二,當你決定做某件事兒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賦予了它很多正面意義”之后,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思考清楚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然后拿出一張紙去羅列,花幾天甚至幾個月去羅列以下三點:
1.如果我沒有這項技能,那現在有什么事兒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2.在將來我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3.如果我最終仍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們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慘?
第三,通過社交來學習,具體來說,你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擁有那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盡量與他們共度大量的時間;如果沒辦法一對一交流,起碼也要時刻關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