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公里:銀沙灘路-魚鳴嘴-連三島路段起伏較大,共有5個長緩坡,爬完這坡,抬頭還是坡,轉過彎還是坡,是截止目前跑過的賽道中坡最多的一條賽道,也是青島賽道的特色,青馬更是被稱之為“關關難過,關關過”的賽道,據說共有24個坡,如果說青馬是坡馬,那青西半馬就是小坡馬,賽后領導打趣說這是來爬了個山。
還是截止目前跑過的賽事中,見到參賽選手走的最多的賽道。這次的補給站設置的也很有特色,許多都是設置在坡道的最上面,抬頭就能看到靠右邊的參賽者都選了走的方式。坡道上參賽者們會互相鼓勵,有的喊著:別走,跑起來!有的會告訴:控制速度!最不喜的就是熟悉賽道的路透:過了這個破,前面還有兩個破!拐過這個彎,前面還是破!讓人覺得特別無望。
我全程除了補給站喝水會走兩步,全程的坡道都是跑上去的。記得女兒一年級的時候,帶她夜爬泰山,女兒一直問還得多久能到,因為是晚上看不清前面的路到底有多遠,只能看見一路的路燈蜿蜒向上,便告訴女兒路燈的終點就到了,一路就是這么忽悠著女兒也忽悠著自己,居然我們都爬上去了。這次的坡道我也借鑒了夜爬泰山的經驗,刻意不去抬頭看破有多長,就低頭按照自己的呼吸節奏和步頻穩穩的跑。
13——15公里:經過連三島海灘步道,也是最后的一個大上坡。此次賽道屬于海島賽道,封路后,不是比賽的人基本進不來,所以觀眾很少,基本沒有城市馬拉松的那種市民氛圍感。在這個大上坡上,有一位小姐姐不得不提,她獨自一人挑起了一整隊拉拉隊的熱情,她人站在路邊的石墩上,彎腰伸出手和路過的選手一一擊掌,大聲喊著加油,鼓勵大家跑過這隨后一個大上坡。
15——20公里:這一段算是相對比較平緩的賽道,賽道上的攝影師特別多,只要你對著鏡頭擺出POS,基本都能收獲美美的照片。上了兩趟廁所PB已經無望,也不擺爛,好好享受賽道。以前會找個比自己配速稍稍快一點的跟著跑,這次是從第8公里開始按著自己的節奏一路追著跑,一路的趕超也很有成就感。
20公里——終點:觀眾越來越多,氛圍越來越熱鬧,沖就完了,2小時9分14秒完賽。
不得不服我家大哥,每次只要我沖過終點,他都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大哥說兩小時之內沒看到我,就知道我是出了狀況,以為是因為腳上的水泡,過來急救車的時候,他還仔細確認下來的人是不是我,沒想到卻是跑了兩趟廁所。受我影響,大哥會在5月份的海陽半馬第一次和我一起站在起跑線上,有點期待。
領完賽包的過程非常順利,獎牌特別的漂亮。聽說完賽后有很多羊毛可以薅,對我沒什么興趣,找了賽后拉伸區,排了好長的隊,想要好好拉伸一下,快輪到我的時候,發現我排的這對給做拉伸的小哥哥特別糊弄,也不好意思再換別人,湊合拉伸了一下。還好提前約好了撥筋的大夫,專業的就是專業的,一番操作下來,渾身舒暢。
補給:賽前一支能量膠,10公里的時候一支膠兩粒鹽丸,然后就是喝水。
每一次賽事都是一段旅程,你不知道賽道上會遇到什么樣的狀況,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會遇到哪些趣事,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會想些什么,這也許就是賽事的魅力。這是我的第6場半馬,也是唯一沒有PB的一場,沒關系,跑下來就已經戰勝了昨天的自己,以后的賽事會更注重享受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