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3.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讀書筆記 )
今天,我閱讀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其中的第三條。讀完后,我認為題目還不如改成是自動化閱讀和自動化寫作。
小學面臨著許多重要任務,而其中占據(jù)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
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在學業(yè)上落伍。,這主要是他們不會學習、不會掌握知識的結(jié)果。我們應當關心使兒童的一般發(fā)展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我們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的讀和寫。學生如果沒有學會迅速的、有理解的、有表情的閱讀和感知所讀的東西,沒有學會流利而正確無誤的書寫,那么,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談不上順利的學習。,也就是說,教師就不得不沒完沒了的給學業(yè)落后的學生做拔高的工作。
我們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我想這就是自動化閱讀的定義及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有大大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
蘇氏堅定不移地相信,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的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理解的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的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項能力是怎樣發(fā)展的。近30年的經(jīng)驗時,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學生在中年級和高年級能否順利的學習,除了自動化閱讀外,還有賴于他的自動化書寫。在低年級時,在多大程度上學會了迅速而有理解的書寫,以及這種技能怎樣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閱讀相配合的書寫——。這是兒童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這種工具處于何種狀態(tài),決定著能否有效而合理的使用時間。在小學,四年級結(jié)束的時候,一定要使兒童掌握迅速的、半自動化的書寫的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她才能夠順利地學習。應當努力做到,使學生在書寫的同時進行思考,是字母、英杰、詞語的寫法不要占據(jù)他的注意的中心。你給學生講述一點什么,讓他們一邊聽講一邊思考你所講述的內(nèi)容,而同時還要把它自己的思想簡明扼要地寫出來。應當在三年級就教會學生做到這一點。如果達到了這一目的,你的學生永遠也不會成為落伍的、不及格的學生。,他們學會了自己去獲取知識。,這也就節(jié)約了中、高年級教師的時間,保護了他們的健康。
今天的閱讀,讓我對自動化閱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我也十分欣慰,這幾年,無論工作再忙,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我也相信,會閱讀的孩子才會學習。
今年我第一次教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沒有任何的經(jīng)驗,在閱讀的推廣方面,只進行了一次班級圖書漂流。,在家修行中也幾次提到了閱讀的重要性?,F(xiàn)在想起來,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的。要多請教別的老師的經(jīng)驗,爭取做好學生的閱讀點燈人,給每個孩子的心中都種下一粒閱讀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