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好幾年前在寫的文字。當時是手寫在筆記本上的,一直沒有形成電子稿。而昨天散步回來,倒下就睡著了,所以第7期昨天并沒有發。今早起來,想著補發一篇。最后確定,將這篇文字呈現出來。當然,和那時相比,現在的想法肯定會有許多不同。這到底是好是壞,交給歲月吧。
? ? ? ? ? ? ? ? ? ? ? ? 點亮熄滅的那盞燈
? ? ? ? ——讀《教育的奇跡》之《從失樂園到伊甸園》
? ? ? ?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教育的征途上,來來往往的過路人實在太多,但是真正的探路者卻寥寥可數。而劉京海無疑就是這少數人之一。他孤身來到上海閘北,在這個人員復雜,全市受教育年限最低,大學生與技術人員比例最低,而犯罪率與文盲率最高的棚戶集中區,用自己的付出與探索,創造了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
? ? ? ? 的確,在現實社會中,占有最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學校”培養出優秀畢業生不足為奇,但有勇氣,有興趣去研究“差生”,讓“差生”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多見。當有人問起劉京海怎么敢去研究“差生”,怎么會想到成功教育時,劉京海總會很坦然地說,因為他差點成為教師眼中的“差生”。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令他終身難忘的恩師,也正是源于自我生命的體驗,讓他意識到差生不差,關鍵要讓其看到希望的所在。在經歷長時間的黑暗之后,點亮其心中那盞希望的燈。
? ? ? ? 劉京海認為,差生是因為其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反復失敗而形成的,解決問題的合理思路在于反其道而行之,變反復失敗的惡性循環為反復成功的良性循環,即通過幫助學生反復成功,消除他們的自卑和自棄,喚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因為差生往往各方面都差,他們既有學業上的困難,也有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上的毛病。他們習慣于加班加點教育,管頭管腳教育,結果往往只管了一時一事,可謂治標不治本,容易反復。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呢?在艱苦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后,劉京海發現所謂的差生猶如體弱多病的人,西醫吃得越多就越傷身體,中醫式教育隨慢,卻能治本。抓住主要矛盾,扶正祛邪。他堅信,每個人天生具有成功的欲望,每個人天生具成功的潛能,通過努力,每個人都會獲得多方面的成功。
? ? ? ? 不可否認,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即好學生越來越好,差學生越來越差。無論成功與失敗,劉京海認為關鍵在于對孩子的自我認識產生了什么影響,即人格影響。學會沒學會,成功沒成功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于這個過程對孩子的作用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成功教育的關鍵不在于給予孩子多少成功的機會,而在于如何調節孩子的情緒,恢復每個學生的自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自信心,讓孩子看到希望。
? ? ? ? 而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周圍人的暗示,對于孩子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群體中給予孩子正確的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及家長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要創造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擁有成功的體驗,同時要給予積極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