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梅||不一樣的聚餐

2018年12月9日,是研修生班同學的第一次聚餐。這個體驗讓我難忘。

一次好溫暖的相聚呀。璐璐同學的熱心召集,呆呆同學微信里的溫馨提醒,青紅老師的多次語音聯絡和出門等待,一進門同學們的包容,李克富老師關注的眼神和微笑,讓我不自覺中卸下了路上的緊張和忐忑,像孩子放學回到家看到一家人圍坐在桌前等待,又似一個遲到的卻想“旁若無人”溜進在假期與同學邀上最最喜歡的老師的“約會”,大家“心知肚明”的“視若不見”和眼神中傳遞的會心一笑,自然的,親切的,溫暖的,有愛的……

這次相聚有好多讓我感動,甚至震撼。從召集人璐璐說起。本次聚餐全程由璐璐同學發起、組織和溝通協調。真心佩服和感激。一個似水鄉女生的般柔美、靜雅的小女生蘊含著大能量,居然將一場近20人的聚會組織安排得如此妥帖、周到和恰當好處,真真不容易。

老師們的全員參與讓我很感動。要知道,以李克富老師領銜的各位老師都是各行業的骨干、精英,每天的安排都是連軸轉,還有遠在河北的兩位同學,除了豎大拇哥好象就是點贊了。秦晉芳和趙勤同學從河北“打”個動車來聚餐,這份看似任性背后的支持和執著深深震撼著我。

還有餐桌“文化”讓我驚奇和欣喜。李老師不放過相聚的每一分鐘,不放過參加的每一個同學,一個同學在談感受時,其他同學要用所學來進行分享,李老師進行點評,天啊,這現場教學的收獲太太太太大了,即有自己的個案,又有N-1個案例示范督導。同學們忍不住打起了“小算盤”,每周聚一次昂(嘿嘿嘿黑嘿嘿嘿)

這次聚餐讓我看見了最最真實的自己。本次聚餐,我是最后一個反饋參加信息的,又是最后一個到場的。因為我是同學中最后一個到場,老師為了讓我的心迅速入場,以我的遲到為案例,讓同學們討論理解橫聯縱聯互聯胡聯(我還是不太清楚互聯胡聯,嗚嗚嗚)我在談感受時也是說了自己拖延的問題,我在面對,想要解決。感謝李老師給予的點撥。

是自己想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先完成,再在余力范圍內提升水平。不執著于追求完美,享受當下追求完美的過程。

成長始于覺察,終于習慣,習慣成自然。

就在剛剛準備點擊發布時,接到了張立新老師的電話,提醒我碰頭討論的事情,謝謝立新姐姐,謝謝穆老師,謝謝同組的同學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