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婚姻中遭受委屈不幸時,努力自我強大的時候,你應該經常聽到一句話,“女本為弱,為母則強”,這句話,是不是讓你如打了雞血一般,渾身充滿力量?
但我卻想說,這是你在婚姻里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話,這也許就是你喪偶式婚姻的開端,越是偉大無私的母愛,越是把這句話發揮得極致。
很多人把婚姻經營得本末倒置,在她們眼里,婚姻的全部,是小孩,在婚姻里,你原本該依賴依靠,應是你的丈夫。但她們卻把這種感情全部投入自己的小孩身上,把自己婚姻里唯一的念想,寄托在小孩身上。
你們知道這樣的結局會怎樣嗎?你想知道嗎?我來告訴你,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歷史上“最幸運的母親”—薄太后。
薄太后是誰?可能大家并不熟知,但是大家還記得幾年前大熱的“美人心計”不,這個薄太后就是林心如扮演的竇漪房的婆婆。
薄姬,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嬪妃,是魏國宗女魏媼與人私通所生的私生女。
成年后的薄姬,就被自己母親送進魏王(魏豹)王宮中,成為豹妾,因被當時擅長算命的許負預言,“將來必生龍種,當為天子”而深受魏王寵愛。
魏王戰敗后,薄姬被發往織室作工,某日漢高祖劉邦無意進入織室,見薄姬貌美,便把她收進后宮,但卻未曾寵幸過她,對于當時的薄姬而言,可能她這一生便要如此這般的過下去了吧。
可巧的是,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三人立下誓約說,“先貴勿相忘”。
此時的管夫人、趙子兒,深受漢高祖劉邦寵愛,某日兩人相伴劉邦時,談起當初與薄姬的誓約而相互戲笑,劉邦問其緣故,兩人如實相告,劉邦可憐薄姬,當天就寵幸薄姬了。
也是這一晚,薄姬懷上龍種,就是后來的漢文帝劉恒,此后薄姬很少見到劉邦。
也就是說薄姬并不受寵,不受寵到什么程度,從呂后,對待她的態度大概可以看出,劉邦死后,呂后對待劉邦的各個寵妃,展開一系列的打擊報復,唯獨對薄姬,可謂是難得的公正。
個中原因,大概是因為覺得薄姬與她一樣,沒有得到丈夫應給予的善待,有點同病相憐,所以薄姬雖有子嗣卻得到呂后特別的恩遇,被送往自己兒子劉恒的封地,封為“代王太后”。
呂后去世后,劉恒被迎進未央宮,登基為帝,劉恒貴為皇帝,對自己母親卻很孝順,著名的“二十四孝”里,第二位就是漢文帝。
薄太后曾經生了一場重病,長達三年之久,都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漢文帝在這三年之中,常常衣不解帶不眠不休陪伴在旁邊,御醫送來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確認無誤,才給母親喂下。
文帝去世時,為彌補自己讓母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不孝,將自己的陵墓照“頂妻背母”的方式安置。
可以說薄太后的一生,好似為了“生天子”才來到這個人世間,身為女子來說,薄太后的婚姻是不幸的,毫無樂趣,但是身為母親,薄太后可謂是最幸運的。
記得《美人心計》里的薄太后一直不喜歡林心如扮演的竇漪房,直到薄太后臨終時,才坦言,自己是嫉妒薄竇漪房,既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又擁有了自己未曾擁的夫君的疼愛。
雖然真正歷史上,薄太后對待竇漪房其實是很疼愛的,但我覺得電視劇更貼近生活,也把薄太后刻畫得更鮮活,回顧她的一生,我相信,她心里也是期許得到夫君愛的。
“女本為弱,為母則強”這句話,用在薄太后身上非常貼切,薄太后不受寵,卻又生下兒子,當初在漢宮里的境遇,可想而知。
古人的悲哀之處在于,她不似現代的我們,擁有多種選擇,在她那個時代,遵從三從四德,自古“母憑子貴,”她此生的寄托,此生的盼望,此生唯一的倚仗,只有她的兒子,所以,她的剛強隱忍,是沒有選擇的。
但,身處現代的我們,你的剛強還是沒有選擇的嗎?別忘了,你雖是一個母親,但也是個女人,除非你一生所求,是如薄太后般,母慈子孝。
所以,別再自欺欺人,別用為母則強,來麻痹自己,不幸的“喪偶”式婚姻。
你可以當個堅強的母親,但也希望你同時是個幸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