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這世上有那么多愛吃的人,有數不清的館子,吃真的是一件值得說道說道的事。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了許多吃食。有西施舌、火腿、醋溜魚、烤羊肉、烤鴨、獅子頭、兩做魚、熗青蛤、生炒鱔魚絲、醬菜、水晶蝦餅、湯包、核桃酪、鐵鍋蛋、瓦塊魚、溜黃菜、酸梅湯與糖葫蘆、鍋燒雞、煎混沌、核桃腰、豆汁兒、芙蓉雞片、烏魚錢、韭菜簍、蟹、炸丸子、佛跳墻、栗子、海參、滿漢細點、菜包、糟蒸鴨肝、魚翅、茄子、蓮子、白肉、干貝、鮑魚、咖喱雞、烙餅、黃魚、筍、八寶飯、薄餅、爆雙脆、拌鴨掌、魚丸、臘肉、粥、餃子、鍋巴、豆腐、菠菜、龍須菜、鴿子、味精、粽子節、面條、酪、燒餅油條、窩頭、炸活魚、腌豬肉、喝茶、飲酒、大菜。作者吃的可謂廣泛,既有珍惜的鮑魚魚翅,也有平民的燒餅油條。作者吃的也十分考究,知道什么館子里哪道菜好吃,知道一道菜怎么做才好吃,知道菜的典故。
第二部分講了饞、吃、吃相、喜宴、蘿卜湯的啟示、北平的零食小販、熊掌、廚房,都是些與吃有關的事物。
第三部分講了外國的吃食,吃在美國,麥當勞,日本的飲食店,啤酒,豆腐干,康乃馨牛奶,飯前祈禱。正是作者在國外生活的經歷給予了他這些寫作的素材。
第四部分是飲膳正要、媛珊食譜、讀中國吃、再談中國吃、讀烹調原理。主要是別人、古人對于飲食這方面的典籍。
我也想吃這些好吃的,可是正如作者所說,中國的好吃的,有的隨著大師傅的故去就消失了,何況即使它不消失,我也未必有機會吃到的,所以我就讀讀這書,權當畫餅充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