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相對論》里的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曾經出演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里面的一個被救起的孩子,在經過這次的這種演員角色后,這個小男孩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像以前那么的頑皮,好像瞬間變懂事了,對家人朋友都跟以前不一樣了。這個小男孩的爸爸就準備做這樣的一件事情:教小朋友或者是大朋友來學習表演,不是為了以后去演電視,而是從表演這件事情中去理解你的生活,幫助你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我覺得這件事情大有可為。西方人從小就有那種戲劇的學習,比如說,去排練一個戲劇,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學到如何表達、如何跟別人講理甚至如何吵架。說實話,我都不會跟別人吵架,真正跟別人吵起來時準落下風,而如果在戲劇表演中曾經練習過,那當真正遇到的時候,不就得心應手了嗎?這個方向絕對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方向,當現在的父母越來越擔心孩子以后到社會上的適應能力、社交能力的時候,這個是一個很好的練習舞臺,由此跟它相連的其實就是中國人演講的能力。
演講對于世界上大多數人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很大障礙,美國就有很多教人說話的機構,也培養了許多所謂的演講大師、勵志大師,他們會告訴你演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習得。中國一些官員說話要么就是照稿子念,要不就是開罵,罵起來能夠罵幾個小時不重樣的,而真正讓他脫稿做一個演講確實很難。
這件事情以前很多人做過,臺灣、香港也還有許多人在做,即教你怎么樣在公眾面前演講,卡耐基以前就很紅,還有一些變種,比如李陽的瘋狂英語,他提倡的enjoy losing face,其實也是一種練習方法,現在的演講禪和TED(大會機構邀請各個行業的一些杰出人才做一個18分鐘左右的演講,在國內也有開過分會,即其TEDx系列)也是一種演講的訓練方法,如果真能夠讓中國人找到公眾說話的自信,創辦這樣的一個培訓機構,我覺得比基礎教育還重要。
晚上讀了前段時期非常風靡的《魏斯曼演講圣經》三本書,1是講說的藝術,2講的是回答問題的藝術,3是講臻于完美的演講。好像這個作者還來中國做過一次巡回演講,為什么要一個外國人來交中國人怎么演講呢?因為我確實沒看到中國現在有誰在教中國人演講的,有的時候看一些很文藝的或者很學術的演講,做演講的人都是在這個領域都是大牛啊,可以講座卻讓人有想睡覺的沖動。
判斷一個人演講的好壞,我采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他說的這事我更不感興趣或者對我會不會產生影響、對我有什么好處,那么他說的每句話我都會往這個上面靠,如果你說的過多的廢話套話,那么就是我要離開的時候了。很多人都不懂,一個演講要成功一定要在開始的90秒鐘抓住你的聽眾,那怎么樣才能夠抓住,并且把你的意思傳達出去并且產生你要達到的效果呢,這三本書就是講這個的。
我們假設你處于的位置是A,最后想達到的目的是B,一場演講就是從A到B的過程,而你面對的聽眾是無知的,你必須照顧大多數人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明你想說的東西;B是聽眾能夠得到的,你需要他們做的,這點一定要明確。那么90秒的開場應該怎么做呢?
魏斯曼列了多種開場方法,關鍵一定要新穎,不能像你以前聽過的那些很死板的開場,什么“今天很高興來到這里,我的演講主題是什么”然后就開始讀PPT了,爛的開場都一個樣,就是不能激起聽眾的好奇心,而好的開場卻有許多方法,你只要用心,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適合你的:提問式、軼事式、格言警句式、類比是,在看了那么多的TED演講中,用提問式和軼事式效果都是比較好的,開頭來個名言或者一首詩,就能夠迅速把聽眾的注意力抓住,這個開場白一定要把你的獨特賣點(selling point)帶出來,也就是清楚的告訴聽眾你可以給他們帶來的收益。
在TED里面有個我很喜歡的演講,《游戲改變世界》(Reality is Broken: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的簡?麥戈尼格爾,她開場就告訴聽眾,在接下來的18分鐘時間內我會讓你的生命增加7天(具體幾天我忘記了)。接下來要告訴你的聽眾,你要告訴他們什么,大概用多長時間能夠結束,接著就可以過度到你要講的東西上了——開始的90秒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