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弟A,在空間分享一張照片,發了三個字:晚上好。點開照片,是他的手機截屏。細看,各種各樣的APP都有,有游戲的:王者榮耀、QQ飛車、歡樂斗地主;有購物的:某寶、某東;還有音樂的:酷狗、網易云音樂、QQ音樂等等。這些相近的軟件他都用文件夾放在一起,倒也不顯得亂。
所以我想他發出來“公示”的原因,心里就在說:看我的軟件分類多整齊,你們都學著點。
除以上軟件之外,當然還有獨立出來的知乎APP,散發出樸實無華的“知識”味道。既然打開了照片看,出于禮貌,那就點個贊吧。
但我絕不欣賞他這種看似分類完美的方法。試想一下,假如他下班閑下來了,你們猜他會用哪些軟件?毫不客氣地說,他會先打開游戲文件夾,打王者榮耀。兩個小時后累了,聽聽《追光者》,間中還順手刷刷抖音上拿著理發器直推劉海的大哥,每天下班就這樣循環。
哦,那不是還有那個更顯眼的知乎?但是根據普通人的惰性,很少有人會去選擇讓自己“不那么舒服”的東西,而獲取知識是需要耐心的。所以他很難能夠拋開誘惑,走上汲取知識的道路。
所以,為什么我們要在成長的道路上布滿誘惑,而相信自己能夠制服誘惑,好好學習?
2
經理B,是我的上級,習慣把什么文件都放在桌面上,全屏滿是。一次,總經理Z來到經理B的辦公位置,讓經理B打印一份外出見客戶的合同。經理B急急忙忙地找了好一會兒,才找到。
我那會是新人,也很幸運,經理帶我出去見見世面。我就坐在后座聽著總經理Z對經理B說,“以后注意清理桌面,不然找一份文件都耽誤時間。”經理B只能唯唯諾諾說是。
我看著經理B焦頭爛額、頭發蓬松的形象,很不是滋味,似乎明白她有時候無理由發火的原因。
在那幾個月之后,我辭職了。原因很簡單:一個被上級指出錯誤后,還不亡羊補牢的人,很難給下面的人做好榜樣。也許她覺得沒有時間去清理,需要用的時候再去認真找就好了,所以她不明白總經理Z的用意。而我,自從那次“后座事件”后,桌面都整理得干干凈凈、清清楚楚。
因為花點時間去清理,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
NBA著名球星詹姆斯,會在重要比賽期間,例如季后賽,關掉手機,屏蔽社交媒體,不關注任何信息,只為讓自己更加專注,更有紀律性。所以,每年的季后賽,詹姆斯的數據都會比常規賽要好上一截。
對比一組數據,詹姆斯本賽季(2017-2018賽季)常規賽場均得分為27.5分,而到了強度更加激烈的季后賽(2017-2018賽季),他場均可以得到34分!足足提高了6.5分!所以他生涯很多偉大的記錄就是這么來的:生涯九次進入總決賽,且連續八次挺進總決賽(很多NBA球星終其一生都未能進入哪怕只是一場總決賽),可以說他統治了東部八年。而這個記錄,很有可能延續下去。
專注的力量讓他變得可怕。
4
現實里,很多人早早設定了計劃,要去做:早上7點起床跑步,刷牙洗臉挑衣服花去了近1個小時,晨跑沒了;午覺前看一段新聞,打開王者榮耀停不下來,午覺泡湯了;晚上看一個小時的書,看了15分鐘后開始刷手機,手機電沒了。這些都是不專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