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雙方
阿里內網放出來的月餅,其行為本質需要做一個探討。這是一種福利分發?還是一種公司與員工間的市場交易行為?亦或是福利分發本身也是一種在市場中交易的關系?
因為畢竟需要付款購買,所以這個搶月餅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個主體與其他主體之間的交易行為。我們設想如果有員工吃了這個月餅發生了食物中毒,那么公司可以說是因為這是在發福利,所以不承擔責任么?
如果說這是不需要付款的月餅,是免費的,那還是交易嗎?不好意思,即使公司不收錢,員工的福利仍然是員工的薪水體系的一部分,仍舊是一個主體與另外一個主體在契約關系下的市場行為。
腦洞大開,你想怎么買?
那么對于一種交易行為來說,一個人是否可以選用任何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購買呢?當然。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購買者可以搬來一個實體的機器人,它可以識別屏幕,只要屏幕畫面出現了變化,就操作機械臂去點擊屏幕。請大家腦補一個機器人面對著一臺觸摸屏的大顯示器,手里拿著一只電容筆,直勾勾地盯著屏幕的樣子,是不是很敬業?
或者說,購買者可以找周圍的關系不錯的同事,跟他們說,你們幫我一起來點,搶到的話歸我,之后我請你們吃飯。于是,請大家繼續腦補幾個人在15:59分的時候,看著秒表倒計時,10,9,8,7,...... , 他們聚精會神,右手放在鼠標上,等待著整點,他們要去搶16點放出來的那批月餅。
或者說,如果是公司的高層,問了下身邊的秘書,說:『小張啊,你現在有空嗎?能不能幫我一起搶一盒月餅啊?我最近要送人有需要,你看能不能幫我個忙?』秘書小張聽到后說沒問題,于是也就整裝待發,靜靜地守在了屏幕面前。
或者,對于公司里最為兢兢業業的那批碼農來說。他們沒有秘書,該怎么辦?碼農小A環顧四周(主人公出現啦),自己的辦公桌上只有一臺電腦和一個喝水杯,桌面空空如也,想要一臺機器人恐怕是來不及打造了,找周圍同事幫忙,周圍都不是自己的下級也不好開口,想找個秘書發現還得再熬好多年,怎么辦?
秘書出現
碼農小A想到了當時他曾為了在最新的小米手機上做測試,要去小米的官網上搶一部小米手機。當時小米最愛做這樣的定時搶購,有過那次經歷,他很快地就回憶起來應該怎樣做。
只見他輕輕打開了網頁瀏覽器,查看了下網頁的源代碼,嗯,有了。只見他開始了尋找資源,一一發出命令。
伙計,你負責計時,16:00通知所有伙伴開始行動 你負責監視桌面,如果按鈕變紅,立即點擊 還有你,你檢查效果,如果沒有搶到,那就通知伙伴們再來一次
他很快寫好了那些命令,把命令放在了一起,讓他們相互間有所照應,賦予他們生命,讓他們形成系統。而且他為這個系統起了名字,叫做script,中文名稱叫做腳本。
這個腳本看起來的樣子是這樣的
來源于知乎網友@蘇子雄,若侵權請告知
對,這樣的腳本曾出現在許多場合。她為白領們提供了快速處理Excel的能力,她為電腦自動化運行提供了核心的支持,她為數千萬電腦服務器提供了每個時刻應該運行的規則。就是這個名叫腳本的小秘書,現在她要再次發揮威力,為她的締造者碼農哥哥去購買一盒月餅。
支付寶的廣告做的好,自稱小支,說是許多宅男的女秘書。哦,不錯,那我們的腳本就叫『小腳』吧,好像名字不是很水靈,不過呢,碼農哥哥,人家也是女的嘛。
好啦,請叫我小腳秘書,不,應該叫我小秘書。
首次秀場
16點整,小秘書上場,她知道即將要挑戰的舞臺,有各路英雄,其他的碼農也制造了不少的秘書,還有其他人類也已經守候多時。
只見那時鐘的秒針歸于整點位置,小秘書剎那間抬頭,飛出一把尖刀,眨眼間那尖刀飛向了『秒殺』的按鈕。那網頁在瀏覽器中迅速變成一股電流,帶著下單的訊號,飛向了這家大公司內網月餅搶單的服務器中。
很快就收到了反饋,預訂成功!小秘書沒有讓人失望,她為碼農哥哥節省了等待的時間,他解放了碼農哥哥的注意力,她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現在就等碼農哥哥使用另外的小支秘書去完成支付了。
不過,等等。
HR的電話
『小A啊,你過來下,咱兩聊聊,你是不是去搶了月餅?』
『是的,沒錯,我去搶了。哦,為什么要說搶?我是購買的啦。』
『但是你手那么快,一定就是搶的啦。』
『哦?那最近聽說大家都在搶房子,大家不僅手快,而且腿腳也很快,是不是說買完就可以不用還房貸啦?』
『這個,這個嘛,反正你用了技術手段,讓我們感覺怪怪的,你又那么快,那就是搶。』
『好吧,HR姐姐,部門老大怎么看呢?』
于是HR姐姐把部門老大找了過來,發生了以下的對話。
部門老大
部門老大:『說說你都干了什么吧!』
A:我找了一個我的秘書,讓她幫我盯著屏幕。打個比方,就好比如果屏幕出現了變化,就用她手里的電容筆趕緊去點擊一下屏幕上那個紅色的按鈕,幫我快速下個單。我寫了一段小程序,實現的功能,用人話翻譯過來就是這樣的。
部門老大:『其他人都沒搬機器人過來,怎么就你搬來了援兵?』
A: 我不可以搬來援兵么?那為啥咱部門還做了一個什么搶火車票的瀏覽器插件,提供援兵給很多人呢?
部門老大:『這里是內網,在內網里面做的一切事情都應該以公司的價值觀為準』
A:什么價值觀?公司賣東西,我買東西。公司通過網頁當做店面,我派人早早在店門口蹲守,我就錯啦?
部門領導:什么買賣,這是福利。這是公司給你們的打賞,要記得感恩。你破壞了大家和氣一團的氛圍,你損害了其他人的福利。就好比你用個滴滴打車,人家老人們在馬路上揚招出租,都不停靠了。你說你用了股票高頻交易,讓人家普通的股票交易所怎么活?你們這些懂腳本的同志們把月餅提前搶走了,其他的同事怎么辦?
A:這個,領導,我們很感謝公司提供的機會,但是我們也是有勞動契約在的嘛,公司發福利也是薪水的一部分,不是嗎?月餅怎么發我不知道,那不是我的事情,但是只要我知道月餅通過網頁來下單,怎么買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您說對吧?至于打車軟件呢,之前我一直在馬路上等很久,要浪費不少時間,我用了軟件后,很快就有人來接我了。滴滴當時在快速發展,國家的法律法規沒有跟得上,當時的法律應該規定出租車不可以拒載揚招的乘客,但那不是滴滴的錯誤啊。關于股票高頻交易那個,最早也是被各種不同的政策折騰,聽說很多人現在依然想要限制他們,但是畢竟現在是合法的,股市盈利全靠它呀。
部門領導:但是,我仍然覺得你的做法是不對的,直覺上不對。
A:哦,是這樣的,是非對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能由您一個人來判斷,隨著時代的變化,之前認為是不合理的,但是為人類大量節省時間的工具,現在都合法了。
部門領導:那好像也不行,總覺得哪里不對,好像你還是欺負了其他的同事。
A:那要不給我們這些用了小秘書的程序員加個規定?限制我們不能在第一個0.5秒去搶單,同時所有的0.1秒內的小秘書下的單都進入到同一個池子里,從中隨機抽取一個當做中標的?這樣可以么?我真的不想要守在電腦面前用等著,肉眼盯著屏幕,擺好姿勢動手去點擊鼠標啊,而且每個小時等一次,這樣合適嗎?太浪費時間啦!
部門領導:恩,你這樣說倒是有道理,可以考慮。這樣吧,你等一下,我去向高層匯報一下。
注:本對話純屬虛構,如有巧合,實屬雷同,哦不,實屬意外,因為各位讀者你們已經知道最終的結果并不是這樣的。
一評
小A最終離開了公司,被動地。
感到很委屈的小A因為顧慮到與原公司的感情,沒有選擇用法律武器去維護自己的名譽。但是他準備召開一次記者招待會,來讓社會幫助他分析一下事情的原委。小A找到了一位律師B,幫他一起理一理。
律師B:請大家發表提問或者分析,謝謝大家的關注,我們希望這次記者招待會能夠成為一次有歷史意義的思辨論壇。
1)
記者C:請問小A,在你使用腳本小秘書的時候,你可以公開自己的行為嗎?你可以告訴其他同事嗎?如果你不敢公開的話,你是不是心里有鬼?
A:當然可以公開,這是我在購買一件貨物。事實上,我跟很多同事都說起過我購買小米的經歷,這次購買月餅與購買小米手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如果有同事愿意跟我來要這段買月餅的腳本的話,我也愿意分享給他們。反正能不能搶到,我其實并沒有所謂,這又不是搶房子搶車牌搶大城市的戶口。我不僅可以告訴同事,而且可以跟上級領導談論也無妨。而且我是實名下單的,我沒有任何想要隱藏的意愿。
記者C:那你為什么不提前公開呢?
A:我好像沒有渠道去提前公開這樣的代碼,第二,我也沒有義務公開我想要做的事情的所有細節。第三,我購買公司銷售的月餅,是我個人的私事,我沒有義務去通知除我之外的其他人。
律師B:請大家注意,也請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小A當時是把一個實物機器人放在桌子上,幫他盯著電腦,搶單要用機械手臂,你們會怎么看?也請大家繼續思考,這個實物機器人與一段代碼組成的小秘書,在本質上是否有區別?
2)
記者D:我提一個問題,你的行為的主觀目的是為了比同事們更快地搶到月餅,所以你有能力去搶,那么搶的行為就可以被原諒了嗎?
A:額,這個是不是說小米賣手機時,我用腳本搶到了手機,我就該被抓起來?或者說我用搶票軟件買到了火車票,12306就該封殺我?您不妨看看制度的設計者,如果我們給兩個人發一個月餅,那么一定是有一個人得不到月餅的。幾個朋友一起玩搶板凳的游戲時,一定有一個人坐不到板凳,因為資源總比人的數量要少。最終總有人得不到,你說是拿到月餅的人的錯,或是搶到板凳的人的錯,還是說用這種方法分配資源的人的錯?如果我使用了普通的鼠標和屏幕來搶月餅,是不是座位離機房的近的同事就自然獲得了優勢,如果是他們先搶到了,那么他們是不是也犯了錯?另外,你說我的目的是為了更快搶到月餅,是的,因為發月餅的這個方式就希望我們這樣去想,我作為其中的一員,沒有錯吧?
3)
記者E:你明顯超越了你的權利邊界去行為了,你這樣做是很明顯的錯誤,不要再狡辯了。
A:那您如何定義我的權力的邊界呢?如果公司沒有明確的邊界,我該如何判斷呢?如果公司有明確的邊界,請幫我找到公司的規章制度。聽說公司的高層為了這個事情需要討論4個小時,這能說明這件事是有明確的邊界的嗎?
律師B:我想對此也做一個評論。應該說權利的邊界大多情況下并不像算術題那樣有確定的對錯。規則的制定其實是一個演化的過程,處在邊界的行為最好不要被輕易扼殺。對于公司的管理來說,遇到邊界行為,不妨先把制度做出適應性的調整,首先從管理層出發,尋找和彌補制度的漏洞。大部分邊界行為的界定都是對于尺度的把握,并沒有十分清楚的分界點。而且即使在一個時刻做出了對于分界點的判斷,之后也可能是動態變化的。以我們之前提到的高頻交易為例,雖然是合法存在的,但至今仍有人希望立法阻止,在具體操作上已經有機構對此類交易施加一個幾百微秒的延遲。我們看到的是人類對于更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渴望,同時我們也慶幸,有諸多這樣的案例,并沒有抹殺掉這些創新的出現。同時我們也慶幸這些創新沒有被所謂的『價值觀』這樣的意識形態來判定對錯。價值觀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它能振奮人心,但也有時我們看到它只留給最有權力的人去解讀,而遠離權力的人則往往是草率判定的受害者。
好了,這次討論暫時先到這里。
2016.09.16 23:22
新的記者F:這涉及職業操守問題。要知道,對于這個問題,各個國家都是很嚴厲的,比這小的問題也可能會被掃地出門。
小A:職業操守問題一定是發生在職業行為的環境中,只有在涉及到工作的環境下才有所謂的職業操守問題。這個在內網發福利或買福利的事件,它就不算是工作狀態,因此不適合用操守來判定問題。此外,秒殺的機制進一步降低了這種事情的嚴肅性,因為很難想象做工作竟然還需要手快這種本領。我更認為秒殺月餅是一件脫離了工作領域的,就像是我們在天貓店秒殺一件商品那樣普通和正常。我所用的知識僅僅是所有參與秒殺的人都可以公開從網頁看到的,所用的工具僅僅只是一個瀏覽器,它是所有能上網的人的電腦里都有的,另外,我沒有調用因為我的工作而知道的私密接口或者其他因為職務而掌握的特殊知識。對我的職業操守的指控,其實僅僅是看到事件發生時我人在辦公室而已,但是行為的地點與行為的性質其實可以沒有任何關系。相反,一個公司員工即使人在家里,黑進了公司服務器,做了不適當的行為,那也是大錯;相信無論在哪里都會被嚴厲處罰,這跟國家或文化沒有必然的關系,關鍵還是要看事件的性質。
2016.09.17 補充
注:本篇文字起源于與一位朋友的探討,我有傾向,但是仍然歡迎繼續討論,尤其希望『記者們和小A以及律師』的對話能夠再深入下去。聯系我請查看個人簡介,歡迎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