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系統學習完《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系統寫作后,對我的大腦如何寫好故事進行了系統的升級,隨即想寫一故事來印證其寫作方法。《拯救漸行漸遠的年味》這篇故事就構思,寫作方法,思路結合《華爾街日報》講故事的方法來加以印證。
從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博客等等一些新聞媒體的終端,不難看出,人們對年味都傾向于抱怨態度,抱怨年味越來越淡,記憶中的年逐漸消失,隨即想講一個關于年味越來越淡的故事,來讓人們加以思考。
發現故事:
《日報》里面首要的心法就是要把畫板支在自己家的后花園里,意思是,要從自己身邊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我本身對兒時的年的記憶非常深刻,父輩對于一些儀式和風俗習慣也有根深蒂固的繼承,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舊風俗也日漸的遠離了人們的視線。所以,這個故事的來源主要是我本身的一些經歷 ,父輩們的一些經歷,同時還有我身邊人發生的關于年的再認識。
可以說,年味逐年淡化講這樣一個故事的時候,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在論述的事情,有很多人在講這個故事,從本質上我認為這是一個成熟期的故事,主題的論述應該是放在原因和影響上。
在構思故事的前期,我用的是發現好故事之中的推斷法,即我問出幾個問題,第一年味漸行漸遠的原因是什么?這個原因有沒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其他方面是否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隨即我列出相關問題的答案,這個答案的來源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廣泛的閱讀,參考一些相關的論述;另一方面是找當事人來聊,《日報》里面列舉讀者喜好的單子的幾項,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狗和品行端正的兒童,排在第二的就是促進故事發展的當事人。
為此我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選我的女兒和她非常喜歡寵物狗開始故事,她認為的年就應該是放假期間和狗一起玩,去寵物店,去分別每種狗的相同和不同。
2、選取我的父親,爺爺等親人,回放他們當年在過年的時候做了那些事,說了哪些話,同時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一些習俗逐漸的沒有,埋下一個隱筆。(列舉令人感興趣又與事件緊密相連的信息)
3、然后在其中引用一些知名人士對年味這個東西進行一定的分析和論述。(極少)
構思故事
在對原材料進行收集后,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構思故事。在《日報》中,作者突出了寫作的感情,即在這個故事中你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拯救年味》這個故事中我所感受到就是一種對傳統文化遺失的遺憾。之所以出現這種感覺是因為一些儀式的缺失讓親情淡化讓凝聚力變弱,家族的概念弱化,延伸下去國家的凝聚力和文化傳統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確定一個主題,按照因果關系來確定一個故事的主題,有很多的好處,第一能夠提前找到故事中潛在的動態因素,讀者們感興趣的作用和反作用;第二就是明確故事的發生范圍。可以從邏輯角度上可以分析出,這件事是另一個故事的起因。
本故事的主題是通過因果關系推論出來的:
即現代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激烈沖突導致的對抗。
所以,故事的確定范圍就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交鋒,其中離故事中心元素最近的是春節年味的日益淡化,微信聊天拜年搶紅包的炙手可熱;風俗習慣的弱化和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的沖突;手機文化和親情關系的交鋒。其中離中心主題最近的就是風俗習慣的弱化和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的中途。?
《拯救年味》主題陳述中的主要元素是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沖突,采用綜述型特寫的報道方式。
故事中吸引人的元素
1、時間因素。
過去,現在,未來搭建這樣一個時間隧道,在文章的結尾部分加上三個人物對將來的年怎樣的想象,進行分別論述,這樣就勾勒出一幅關于未來年味的圖畫。
2、范圍因素。
a、數量。《拯救年味》這個故事發生了究竟有多大?過年的開始普遍從“小年”開始,即臘月23,存在的問題是很多在外邊的務工人員很多在臘月25或者26才會放假,或者更晚,然后可以列舉春節放假回家的人數和回家的確切時間。
b、地點。強調地點的目的是想告訴讀者這樣的一件事在什么地方出現的,是局部還是全國范圍內的,有什么樣的影響。
c、多樣性和強度。在本文的多樣性的寫作中,我們強調的是年味逐年變淡這個故事里面呈現的不同方式,文中我會列舉年味變淡的幾個方面,比如會寫到花炮市場的較之原來的不熱鬧,很多家庭準備年夜飯從臘月23開始,現在往往選擇最多的是去飯店吃飯,原來是守歲,守著父母,現在可能出去旅游,外地過春節。強度的問題,寫孩子的新年想法,寫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我熟悉的父輩他們的認識。
所以要在每個層面上得到充分的筆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