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拆書幫的第十次線下活動,有幸和回老家探親的北京分舵的百尚老師坐在一起。他親臨現場給大家傳授拆書幫的理念和解讀拆書中的誤區,我們都得以聆聽了他的真傳。
敏兒是拆書幫的活躍分子之一,但臨陣卻因為身體的原因未能前來,勇于承擔責任的若然接過了敏兒的主持棒。若然小盆友的主持輕松詼諧,讓現場的氣氛很融洽。
在文武分享便簽讓夢想如何照進現實時,他分享了自己的A1,說出了自己在實現夢想路上的困惑和絆腳石。我以感同身受的心情試圖以自己的經驗去給他一些指點和建議,他對我傳授的經驗似乎也輕車熟路,但他還是一副端莊認真的態度。
按照以往,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有什么不妥,反而還自我感覺這是對他人提供幫助和經驗的友情表達。
在三個小伙伴分享便簽之后,百尚老師專業的解讀了拆書幫的拆書理念,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到拆書是一種把知識拆解為能力,是一種成人的學習方法。
拆書家是引導者和啟發者,通過拆書家傳遞價值,并能去幫助他人。相比之下,我為自己初來拆書幫的目的而汗顏,只想來坐享其成收益他人的拆書分享并能期望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個人的能量。
站的高度不一樣,我們的價值觀竟會如此天壤之別。百尚老師推崇的贊美法則,百尚老師的能量自我介紹,我們都及時的納入囊中。我強烈感受到來自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和身上的正能量。
百尚老師接下來的點評,更加的犀利和新穎,也讓我直面了自己在人際關系中未曾意識到的錯誤。
百尚老師針對我剛才對文武的類似指導和建議,直言不諱的提出了邊界這個詞,他進一步詳細的解說,讓我幡然醒悟。
邊界感,第一次這樣深刻的領悟到它在人際關系中的必要性。在人際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話語權,讓自己說的話在適用的范圍,不要去絕對化的看待問題,不能隨便的給予他人指導或建議。
百尚老師正面直接的剖析了邊界,讓我亦有了更深層的體會。一直以來,我們總喜歡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判事物,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忽視這種邊界感的存在,而是一廂情愿的給予一定建議甚至綁架他人的思想。
但其實我們有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他的真實需求,有時傾聽或許比給予對方不必要的指導和建議更人性化,更體現了你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人際交往在我們的生存空間無處不在,如果我們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無視邊界,那我們定會讓自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遭遇尷尬和瓶頸。
我們要學會明確自己的邊界,讓邊界合理而邏輯的存在,讓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遵循某些約定俗成的規則,那我們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定會享受到輕松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