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公司組織員工出游,同事桔子帶上她6歲的女兒丫丫。拿行李,接開水,吃飯……全都自己動手,一路上不吵不鬧,完全不像別的熊孩子,吵吵嚷嚷。
到達酒店的時候,丫丫更是體貼的給桔子倒水拿拖鞋。
別的女同事都滿臉羨慕:“果然小棉襖都是別人家的,我的只有討債的混世魔王。”
女同事們紛紛跑去向桔子取經(jīng),那么貼心的小棉襖是怎么養(yǎng)成的。
桔子笑道:很簡單,讓孩子多做事,她勤快了,你就可以偷懶了。
聽了桔子的話,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該如何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當孩子苦著臉的跟我們說:【爸爸媽媽,我不想做!】時,我們又該如何回答。
湖南衛(wèi)視有一檔節(jié)目《少年說》,自開播以來,就不斷的有中小學生上去向父母、老師、同學傾述內(nèi)心深處的話。
映像比較深刻的一期。男生付軒昂當著眾人的面,說出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委屈和困惑:為什么媽媽要以社會實踐為借口來逼迫我做家務(wù),畢竟我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并控訴社會實踐不是指家務(wù)實踐。
充滿渴望的哀求媽媽:能不能不要再逼迫我做家務(wù)了。
然而,付軒昂的控訴在媽媽面前瞬間被秒成渣渣。
媽媽氣定神閑的拒絕:不可以!
對于媽媽的回答,付軒昂企圖用“學習才是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wù)”做理由拒絕,但都被媽媽擋了回去。
媽媽的理由是: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wù)勞動會鍛煉你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讓你培養(yǎng)感恩之心,更會讓你有耐心和愛心。
最后,還順道給觀眾撒了一把狗糧,“我嫁給你爸爸,不后悔!”這真是本年度最幸福的狗糧了。
好吧,不能不做家務(wù),那減少點家務(wù)量總行吧。
然而,媽媽反駁的理由是:“希望將來嫁給你的女孩子也能驕傲的說,嫁給付軒昂,我不后悔!”所以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原諒屏幕前的我很不厚道的笑了……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wù)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wù)的孩子相比,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并且前者比后者收入高20%,婚姻也較之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diào)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wù)的家庭比不做家務(wù)的家庭,孩子優(yōu)秀成績的比例高了27倍。
為什么呢?
著名的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認為:做家務(wù)可以構(gòu)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其秩序感和專注力。
天才少年魏永康,在別人還在讀高中時,17歲的他就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本來如此優(yōu)秀的高材生,應(yīng)該是得到學校的重點培養(yǎng)的,然而卻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勒令退學。
最近,又看了好幾個網(wǎng)紅李子柒的視屏。
每個視屏從編導、攝像、出演、剪輯都由李子柒一個人完成。
作品題材源自于中國人最真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中華民族最引以為傲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李子柒穿的衣服是自己動手設(shè)計的,美食是自己動手后采摘、烹煮的,還能制茶品茶,釀酒品酒,自制胭脂,略施粉黛……
還會種菜、修橋、做梯子、編背簍、編花籃、做木屋、竹椅、月季墻……
給人的感覺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可想而知,李子柒的動手能力有多強。
那李子柒那么強的動手能力怎么來的?
我想,除了從小到大做家務(wù)的經(jīng)歷外,沒有其他更好的理由了。
擁有動手能力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
知乎上很貼切的回答: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真切體驗“夢想成真”的過程。
除了能依靠這一項能力有個安身立命的根本外,擁有動手能力的人可以更容易的創(chuàng)作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孩子不想做,做不好,也不難理解。
我們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也不能一下子就做的很完美,更何況是手腳還不是很利索的孩子呢?
可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因為孩子做不好就輕易的放棄了或者動手幫忙孩子做了,孩子很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因為缺少動手能力而給自己的懶惰找一個理所當然的借口。
作家于戈曾說:你什么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jīng)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心理學的強化定律實驗說明:人和動物的本能,如果沒有得到強化,最后也會消失。強化定律不僅是孩子學習新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也是成人通過肯定或否定的反饋信息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和手段。
你也不舍得使喚孩子,孩子就越不聽使喚。
孩子的一生,總要動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擁有動手能力,擁有一個能伴隨一生的技能,是送給孩子最好的一份禮物。孩子強大的動手能力,也能讓孩子對生活多了一份不妥協(xié),多一份講究。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過一段時光。在《撒哈拉的故事》書中,三毛詳細的描繪了那一段歲月。沙漠中缺水、缺電、缺醫(yī)少藥,物質(zhì)精神都極度匱乏。在哪里生活的人們更是愚昧落后:女人生病不會去醫(yī)院,因為醫(yī)生是男的;女孩10歲就被迫嫁人;有些人四年都不洗一次澡……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三毛難以接受。面對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三毛沒有妥協(xié)。
她自己動手把破舊的連張床都沒有的出租屋,一點一點打造成沙漠的世外桃源。
DIY手工打造了書櫥、衣柜、桌子、床,重新粉刷了墻壁,擋住了落土的天臺,又廢物利用制作了各種裝飾工藝品;還做了一套簡易的沙發(fā),用廢輪胎做了高級舒適的坐墊,最后掛上手工窗簾;慢慢的,添置了錄音機、洗衣機等現(xiàn)代化家電……
在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三毛憑借自己的雙手,把平凡的生活過成詩。
用自己強大的動手能力,實力說明了“房子是租來的,而生活是自己的”簡單道理。
舍得使喚孩子,關(guān)乎于孩子一生的成才和幸福,是伴隨孩子一生的百寶袋。
沒事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做手工,畫簡單的簡筆畫,教育孩子的同事,加強自己的社會技能。
一起種菜擇菜,一起栽花種草,澆水施肥,表面上什么變化沒有。
但是總有一天,孩子會看到成果,會明白汗水不會白流,努力終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