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啟了與大自然對話的體驗之后,時常會想要去跟大自然連接一下,好像有一種神奇的魔力,驅使我不顧太陽的炎熱,奔向我們的秘密基地——華農濕地公園。光著腳丫走在鵝卵石的小路,踩在柔軟的草地,踩在泥土路面,與大地親密接觸。路過荷塘的水上汀步時,遇見了美麗的蝴蝶,我跟它打招呼,問好,介紹我自己,并告訴她,她很美麗,送上美好的祝福給她,我從汀步輕輕的下到荷塘里,更近距離的接觸它,保持對話,同時用手機記錄它的美。途中有游人路過,它飛走了,過了一會,又飛回來了,我很感動,因為這是一份深深的信任。與此同時我也在內心祈禱,希望它們都平安,不受到來自外界的傷害。
經過儒亭的時候遇見了上次偶遇的攝影師給我們拍攝的那只小蜻蜓,亦或許是它的同類,但是我認定那是它,因為我們沒有像第一次見面一樣有一個放下防備的過程,而是像個老朋友,我說:好久不見,很想念你,你可好?它在我身邊飛來飛去,一會停在這,一會停在那,但是都在離我不遠的地方。我唱了小時候爸爸教我的兒歌《紅蜻蜓》給它聽,大概這樣相處交流了7、8分鐘,我們告別,它也消失在荷塘之中,期待下次見面。
在一片葉子底下發現一只巨大的類似田螺的生物,我麻利的脫鞋子下水,把它拿出來,發現它張開嘴巴在吸水,然后瞬間合上了它的殼,我有些不好意思,感覺打擾了它的生活,甚至有可能嚇到它了,我為自己的魯莽而愧疚,于是我輕聲說了聲對不起,希望沒有打擾到它,然后把它放在水里,拍了一張照片之后就放回原處了。
本只是想記錄一下與大自然中各種生物交流的細節與感受,在正要動筆的時候,夢想藍圖課群里的伙伴分享了一個《重返狼群》的紀錄片的短視頻。感謝小伙伴的分享,讓我更加想要表達內心深處關于人與自然的相處的一些思考。
按照Ana老師之前的囑咐,有機會的時候就讓左腳在水里,右腳在陸地上,來到親水臺階納涼,看見很多家長在帶著小朋友在撈魚,其實每每看到這個畫面我的心里都異常難受,魚兒再小也是生命,我們觀賞它就好,為什么一定要把它帶離它的生存空間,將它據為己有?來了濕地公園那么多次,接觸了許多生靈,唯有魚是沒有交流到的,因為一走近,它們就會落荒而逃,甚至沒有交流的機會。我想,或許是魚生性敏感,也可能是它們經歷了太多被捕撈,所以已經成了慣性。不知道為什么沒有制止他們的行為,或許是不想小孩子失落,又或許覺得自己沒有資格阻止,又或許沒有勇氣,只是在心里暗暗下決心,將來自己有了小孩,一定教導他們愛護小動物,讓生靈們在屬于他們的地方生活,我們可以跟它們做朋友,可是不能打擾它們正常的生活。
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文筆很粗糙,所以我通常不會說自己寫的是文章,而是用“文字記錄”來形容自己所寫的內容。但是我想,文章也好,文字記錄也罷,都是發自內心的一些肺腑之言,讓我想起幾年前一個建筑界前輩跟我說:不管自己畫的有多丑,堅持畫,享受這個過程就對了。寫文章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妙語連珠的文字,用心記錄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