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面前的三個選擇,導演的對未來智能的態度。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類的“選擇”,對孤獨的更深一層的理解。《荒島余生》里的查克的那種孤獨是雙重的,既得不到身體的滿足也得不到精神的滿足。而太空旅客中的吉姆,不缺乏身體的滿足,卻依然感到孤獨。
因為一個人無法感受到“存在”。
這是一架飛往殖民星球的飛船,開篇就營造出人工智能的景象,整個駕駛完全無人操控。
飛船預設了小隕石撞擊的保護,卻沒算到“黑天鵝事件”——中大號的隕石撞擊。這造成了飛船核心系統的大損傷,從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導演對未來科技的擔心。
這一次損傷使得沉睡的5000名乘客中的一位被喚醒,主角工程師吉姆。作為工程師,很快他就發現這是一個故障——醒早了。用了一年時間把整個飛船的功能全部“折騰”了一遍后,他清楚的感受到還有80年將會是同樣的方式度過。
第一個選擇來了,生命是否還要繼續?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能夠想象,而動物不能。完全沒有想象空間的生活,如動物一般,等于是死了。
吉姆選擇繼續,他要尋找這個能夠讓他想象的點,另一半。
第二個選擇來了,如何喚醒可以陪伴自己的“夏娃”——奧羅拉?
他深知喚醒這個自己愛的人的同時,也是在傷害她。這是動物的本能,就像公螳螂知道交配后會被母螳螂吃掉,但依然選擇交配,這是物種為了能夠求存的基因反應,理性沒有任何抵抗力。
吉姆選擇了喚醒了奧羅拉,影片的重頭戲“愛情”在此段出場了。
這部分把男性追求女性的“花招”體現的淋漓盡致:相識、陪伴、求愛、浪漫、熱戀、求婚。整個感覺都是極其順利的,這一刻觀眾甚至也都忘了是誰喚醒了奧羅拉。
劇情在這一刻如懸崖峭壁式的掉落,機器人亞瑟讓奧羅拉知道了真相,這是導演第二次對機器人的擔心。你一定有印象吉姆和亞瑟達成過共識——絕對的保密。可能對于機器人來說,無法判斷什么叫保密,只是在那一刻,作為酒保,應該如此回答而已。同樣的,說出慶祝的內容,自然要說出為什么值得慶祝。
第三個選擇,如何接受這個“自私”的男人。
對奧羅拉來說無法再睡回去已經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要么泄恨殺了吉姆然后回到一個人的孤獨狀態,要么接受現狀并繼續和吉姆在一起,相互依靠。
但“自私”造成的憤怒需要得到平息。
平息的方式無非兩種——時間和理由。所謂的時間就像之后出現的高斯說的,時間會證明一切。這句話也就是說,一個人時間久了,也會慢慢理解,為什么他會等了一年的時間喚醒自己。
而理由,就是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化解憤怒,這也是電影和現實世界不同的地方,劇情是導演設計的。
第四個人物出現了——高斯。他的出現說明了飛船的問題正在向嚴重發展,而且導演在這個環節還安排了高斯說了句:“50年出現這么多問題,之前就提過。”又是對未來科技的不穩定的擔心。
但是只要高斯在,奧羅拉就沒有理由原諒吉姆,至少不是快速的。所以,由于飛船的問題,造成高斯身體衰竭而死是個絕佳的理由,而且高斯還留了一個通用的ID。
這下唯一的兩個人有了共同的目標,還得到了重要的工具。通過修復飛船的過程,完全解決了奧羅拉的憤怒。
因為如果不是我醒過來,可能整個飛船都已經爆炸了,所以不醒過來更慘。
接下來就是愛情中女性最重視的兩部分——“自身的付出”和“愛人的奉獻”。
吉姆愿意為了我而死,這個人值得托付終身。
吉姆是我救回來的,這是我爭取來的。
這一系列理由讓奧羅拉接受了吉姆的自私。在最后用急救室能夠再次恢復休眠的狀態,把觀眾的情緒拉到最高潮,讓觀眾的感受與奧羅拉同步,淚點出現。
最后到達了家園二號,飛船上已經變的像伊甸園,全是花草樹木。這是導演想描述的人類家園的真正模樣,而不是全智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