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難,相別亦難。
大概是因為相遇總是過于美好,所以相別才總讓人依依不舍。
當初跨過千山萬水才相遇的人,到了離別之時,送了一程又一程,走過長亭,又過短亭,卻終究免不了要說再見。
在一次又一次的相聚別離中,終于明白,所謂惜緣,便是:相遇時,彼此善待;相別時,亦勿傷害。
1
相遇,請善待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我用一千次回眸,換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駐足停留。”
有人說,今生的相識,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每一次相遇,都來之不易。
有一則關于前世今生、關于相遇分離的故事:
從前,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廟會散心時,于千萬人中,一眼相中了一個書生。
只是匆匆一瞥,從此,念念不忘,卻尋而不得。
于是她每天到佛祖面前祈禱,說自己愿意變成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修煉五百年,再見他一面。
佛祖成全了她,經過風吹日曬、苦不堪言的日子,她終于走進了書生的視線,見到心心念念的書生一面。
善待緣分,
是因為緣分難得,
是因為相遇本就是偶然中的偶然,
是因為永遠不知道這緣分會在何時結束,是下一秒,是明天,還是明年?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其實何止是在夢里,即便是清醒時分,相遇之時,也總執著地以為自己是對方的歸人,不是過客,于是總想著來日方長。
待到離別那一天,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終歸也只是一個過客。
反過來一想,便知現在自己擁有的相遇,是多么多么地珍貴和幸運。
也不禁讓人感嘆,該有多大的緣分,才能跟眼前人相伴著走一程。
那個帶你來到世上并陪伴你一路成長的母親,
那個在身后默默守護你的父親,
那個相伴在旁,讓你不曾孤獨的兄弟姐妹,
那個陪你度過年少青蔥歲月的朋友,
那個為你指引人生方向的良師……
幸好啊,有了相遇,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相遇不易,唯有好好善待,才能不負不欠。
女孩玲玲生日那天,朋友問她愿望是什么,她說自己很貪心地許了兩個,一個是希望今晚能夢到媽媽,一個是希望自己來世能做媽媽的媽媽,說完便潸然淚下。
原來,她的媽媽不久前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離世,如今連見一面都是奢望。
無論何種相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時候,你厭煩的嘮叨和吵鬧,卻是別人的求而不得,甚至是以后的自己的求而不得。
相遇了,就好好善待、好好珍惜吧,一生太短,能在一起的時間也太短太短了。
2
相別,勿傷害
常常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若早知終要分離,當初又何必相遇呢?還不如不遇見,就不會有離別時的痛苦。
其實,相別,也是為了相遇,為了下一場相遇。
《生活在別處》一書中有一段引人深思的話:
“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剛剛講的那個年輕女子和書生的故事,其實還沒有結束:
她變成石頭,見了書生一面后,又求佛把自己變成花兒,書生迎著清爽的夏風,走近,對著花兒吟詩歌詠了一番。
后來,她又求佛將自己化為大樹,為書生遮風擋雨……
每一次,都要歷經百年的無盡等待。
“這次你又是為求什么而來?”佛再次見到前來的女子,便問道。
“這次不求了,不必了。”年輕女子回答。
佛聽后長舒了一口氣,女子疑惑:“佛祖,莫非您也有心事?”
佛笑著說:“這樣很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煉了兩千年。”
總有人,因為不想面對分離的苦,久久折磨自己,將自己陷入悲傷中無法自拔,一個勁地說放不下。
卻不知路的拐角處,有人也在等著與她共赴下一場邂逅。
總有人,在面臨離別時,看著對方“去意已決”卻不甘心就此放手,糾纏不休,最終兩敗俱傷,將往日的美好抹得一干二凈,不留一絲溫存。
何必呢?
因別離而互相傷害時,可曾記起,當初覺得只要能說上一句話,便感到此生足矣?
可曾記起,當初相見恨晚的那股惺惺相惜之感?
在所有的關系中,無論是無意中的漸行漸遠,是始終保持著距離無法靠近,還是最終不歡而散,抑或是當下的相處甚歡……
只要當你回憶起來的時候,發自內心地覺得還是很高興認識對方,那這段關系就已經足夠美好。
相別時,即使不舍,也要懷著感恩之心,惦念著相遇的美好,然后笑著揮手告別,才不至于傷人又傷己。
3
世事總無常,聚散終是緣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歐陽修的這句詩,是無數人內心的真實寫照,聚散往往由不得自己。
人生,就是一邊再見,一邊遇見,在不斷的相遇和相別中品味世事,不斷成長。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花謝花開,這何嘗不是人生的豐富和迷人之處呢?
有時候,舍不得卻又留不下。求而不得時,念念不忘未必就會有回響,不如云淡風輕地說再見,然后昂首挺胸地轉身,走向下一個美好。
有時候,未必是哪一方的錯才導致了分別,而是人生本就如此,緣盡于此罷了。
只要曾經一路同行過,就值得心懷感激。
世事無常,我們能做的,便是相遇時好好善待彼此,離別時大方祝福,不互相傷害,相別而不相忘,留有余味,這樣便很好。
?文|師父曰原創
圖|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