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摘抄
班主任,要善于示弱。
我的班主任之路經歷了兩個階段:嚴格甚而嚴酷的鐵血政策階段,寬松和平的無為而治階段。前兩年,我很尖刻凌厲,經常處于一種焦灼的急躁狀態,這些年我很平和從容,淡定溫柔,常常能舉重若輕。
step2思考
(首先聲明,又是抄襲老朋友的學習材料,對我目前一人帶倆娃的狀況下,這是對我來說最節省時間高效率的方式,更何況,這是對老朋友感觸深的資料,必然也是精華,值得我再拆一遍。)
休產假中,今天不談班主任不談做老師,今天談做家長,做媽媽。
老大今天是上幼兒園的第五天,第一天高興著去,中午被電話急召,哭著帶回來。第二天從昨天晚上睡覺開始念叨不上幼兒園;第三天從放學開始念叨不上幼兒園;第四天不穿衣服不走路,一路被我拖著拽著硬送到幼兒園;第五天不高興卻也上了幼兒園。
大段給了我一個驚訝,從沒想過他會是如此焦灼和不安。好歹也經歷了二年的早教,雖形式不同,但獨立交流各方面都成形。所以第一天在家哺乳小的,接到那頭哭得死去活來的聲音,急匆匆趕往學校,班里哭的最兇而且是唯一一個,雖不好意思,但當老師已然不同于一般家長的承受力,游說無果,在大段的堅定下,果斷帶他回了家,當然這是幼兒園的特殊情況,本來就是允許回家的。第一天,我很平靜,也很民主,看著他自己背上書包,跟著他在街上找飯店,回家沒說一句。
9月2號又要上學,開始磨蹭,開始抽泣,我是有耐心的,正的反的,各種舉例,終歸還是到了學校,一進教室,萬念俱灰的哭聲,我扭頭就走。也算是平靜。第二天,開始唐僧般的念叨,不要去幼兒園,不要去幼兒園,我只是聽聽笑笑,到第三天,持續從放學念到早上上學,還一路上拖著我腿往后退的時候,我終于有點急躁了,我開始罵:你怎么是這樣的孩子,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我也開始用了最容易用可能也最管用,卻最不該用最該忍住的話:你再哭,再這樣,我不來接你了。
說實話,說出來就后悔了,我是老師,我當然經歷過比一般家長多的孩子,我是媽媽,我當然應該有比一般老師多的耐心。我應該知道這是第一個孩子最大的跨越之步,從和媽媽形影不離,到離開媽媽一整天到陌生的環境,孩子內心是懼怕的。雖然我很煩躁,雖然小的哭的要喂奶,大的還要來搶被抱,我都無比清楚這都是孩子正常的狀態。我只管聽著就是,我只管聽著孩子訴說,我只管笑著接納孩子,我又何必語出傷人,在孩子脆弱的心上再橫加一刀,在孩子不安全的情感上再刺激一把呢?
今天再送大段,還是淚眼朦朧,還是不停的念叨,媽媽你是點心吃完就來接我嗎?媽媽你是睡一覺就來接我嗎?媽媽媽媽——
而我,只管拉著大段的手,堅定不移得往前走,他叫一句媽媽,我應一句,然后保持著一路上的鎮定自若和淡然自處,到了教室口,說一聲再見轉身就走。
我看《正面管教》有一句話,就是說,溫柔而堅定得教育,是最得體最優雅,也最有力量的教育。面對孩子的情緒,媽媽應該接納,任何情緒都沒有對錯,而對于媽媽這個角色,就是應該無條件的接納,不管他是不是給你丟臉,是不是給你長臉,他就是他,他獨立卻又不依賴,你是他唯一的避風港,不管犯了什么錯,我都應該張開雙臂無條件的擁抱你,這是情緒上的接納。而對于事件上態度,堅定就夠了,罵打只會增加不信任和叛逆。
step3行動
打罵是最無力的手段,接納孩子的情緒,傾聽、認識、進而學會轉移。
堅持溫柔而堅定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