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題程震北⑴葆秋鐙⑵課子⑶圖
甲辰五月初六日夏至
題注:本詩作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張穆為程恩澤侍郎之子程震北題《秋鐙課子圖》。程恩澤侍郎,是嘉道年間宋詩運動之提倡者,與阮元并為嘉慶、道光間儒林之首,有詩人弟子鄭珍和何紹基青出于藍。張穆與程春海兩家為三代世交,張穆祖父張佩芳任曾授業程恩澤父親,衣食亦視為自家子弟。張穆父親張敦頤讀書時也常幫助窮困的程春海,二人嘉慶十六年同舉進士入翰林院。故張穆入都后,程恩澤待之甚親近,于張穆學問交游亦大有幫助。《課子圖》,繪程震北母親于燈下督促兒子讀書狀,圖中有程恩澤侍郎所題詩文。⑴程震北:程葆,字震北,號敬伯,安徽歙縣人,程恩澤侍郎之子。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進士,以主事分工部。咸豐二年六月,外授廣東肇慶府知府。咸豐五年赴杭助守時城陷而死。⑵鐙:古同“燈”。⑶課子:督教兒子讀書。
新安侍郎⑴今詞宗⑵,巨筆蕩摩⑶排閬風⑷。三世交情海內鮮⑸,我昔謁⑹公方成童⑺。童癡未解讀書味⑻,辜負慈母宵丸熊⑼。長大歸來重相見,公時屬草⑽蓬萊宮⑾。為言⑿曲江⒀新年少⒁,有叔⒂英英⒃尤文雄⒄。
注:⑴新安侍郎:安徽歙縣,唐朝時期為新安縣。程恩澤侍郎:程恩澤(1785~1837),字云芬,號春海,安徽徽州歙縣人。師從凌廷堪,于金石書畫、醫算,無不涉及。嘉慶十六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貴州學政、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官至戶部侍郎。熟通六藝,善考據,工詩,是近代宋詩運動之提倡者,與阮元并為嘉慶、道光間儒林之首。著有《國策地名考》《程侍郎遺集》。張穆與程恩澤交情深厚,“平定張穆輯其詩文為《程侍郎遺集》”(光緒《重修安徽通志》)。⑵詞宗:詞壇泰斗。⑶蕩摩:謂相切摩而變化。語本《易·系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孔穎達 疏:“陽剛而陰柔,故剛柔共相切摩更遞變化也。”⑷閬風:《楚辭·離騷》:“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 王逸注:“ 閬風,山名,在昆侖之上。”⑸鮮,罕也。又少也。⑹謁:yè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增韻》謁,訪也。⑺成童: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謂八歲以上,或謂十五歲以上,說法不一。⑻讀書味:指讀書之三味,把詩書子史等書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為很好的精神食糧。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 ⑼丸熊:用熊膽和制的藥丸。《新唐書·柳仲郢傳》:“母韓 ,即皋女也,善訓子,故行郢幼嗜學,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以“丸熊”為母教的典實。⑽屬草:屬草稿之省略語,猶起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屬草稿未定。”屬,zhǔ? 綴輯;撰寫。⑾蓬萊宮:唐宮名。杜甫《莫相疑行》:“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烜赫。”這里代指清皇宮。⑾為言:wéi yán 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酈道元《水經注·汾水》:“辛貌丑,妻不為言。”⒀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唐代考中的進士在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謂之曲江會。⒁年少:即少年。⒂叔:《白虎通·姓名》叔者,少也。⒃英英:俊美而有才華。潘岳《夏侯常侍誄》:“英英夫子,灼灼其雋。”⒄文雄:猶文豪。
(第一段,追述與程氏父子之交情。新安侍郎今詞宗,巨筆蕩摩排閬風:新安程春海侍郎乃當代詩壇泰斗,大筆剛柔相濟、變化多端、勢大力猛可排山也。 按:張穆于《程侍郎遺集初編序》中評價春海侍郎的詩作:“卓然可傳于后者,則其有韻詩文也。詩初好溫、李,年長學厚則昌黎、山谷,兼有其勝。又際會清宴,無金革流離之事傷其耳目,故篇詠者,率排奡妥帖,力健聲宏,瑯瑯乎若鸞風之嘯于穹霄也。” 程春海是嘉慶道光年間宋詩運動之提倡者,合學人之詩、詩人之詩為一的旗幟,故謂“詞宗”。 《石遺室詩話》評論其“多于句調上見變化”,即“蕩摩”之意。他“運古入律”,具有運用虛詞、盤旋拗折的散文寫作特點,是韓愈以文為詩的變本加厲,力量奇大,故曰:“巨筆排閬風”。排閬風,意近“排山”,推開山岳,極言勢大力猛。三世交情海內鮮,我昔謁公方成童: 程張兩家三代交情世上少見,吾昔日拜見程春海侍郎時才剛剛到成童年齡。按:關于三世交情,張穆在《程侍郎遺集初編序》有詳細論述,程春海在《送張石州歸里五古四首》其四一詩內亦有所表達:“君祖授我嚴,獎誨若子姓。君嚴我同譜,欣契挫其敬。交誼六十載,詫君獨也正……” 張穆十歲隨父母入京師曾拜見過程侍郎,故謂“方成童”。童癡未解讀書味,辜負慈母宵丸熊:那時年幼遲鈍不懂得讀書三味,辜負了慈母燈下課子之恩。按:由眼前課子圖而回憶童年母親燈下課子,念及自己世業未繼,遂生愧意。長大歸來重相見,公時屬草蓬萊宮:長大后再入京師與程侍郎相見,公在翰林院任職,為皇上起草文書。按: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張穆與程侍郎獲交,《程侍郎遺集初編序》:“穆于癸巳之春,初侍公直園,情好之洽,久愈摯,不三五日必召過飲,授巾振袂,談議交錯。寒土之被禮者,殆無與此。”為言曲江新年少,有叔英英尤文雄:回憶與程震北認識結交。上句,謂與新科進士程震北結識交談。按:于程侍郎處認識程震北并開始交往。程震北是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新科進士,故謂“曲江新年少”。下句,贊程震北俊美有才華也是文豪。叔,幼也,相對于程侍郎而言。 末二句承上啟下。)
俗眼⑴知羨⑵成名⑶早,孤兒樹立非草草。太君⑷詩禮⑸舊⑹嫻熟,燈昏月落心情槁⑺。江上洲⑻荒草堂靜,書城學海恣⑼尋討⑽。
注:⑴俗眼:淺薄勢利的世俗人的眼睛。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⑵羨:《廣韻》羨,貪慕也。⑶成名:稱科舉中式。唐.張籍《送李馀及第后歸蜀》詩:“十年人詠好詩章,今日成名出舉場。”⑷太君:封建時代官員母親的封號。這里指程恩澤侍郎內子,程震北母親。⑸詩禮:指《詩經》和《三禮》。泛指儒家經典。《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⑹舊:《箋》舊,久也。⑺槁:羸瘦;憔悴。《史記·屈原列傳》:“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⑻洲:水中的陸地。《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⑼恣:肆意;盡情。⑽尋討:尋究探討。
(第二段,承第一段末二句而來,述程震北幼時讀書況,此乃觀《課子圖》而有所感發。俗眼知羨成名早,孤兒樹立非草草:世人只知道羨慕程震北早早中進士,卻不知其成功并非隨手可得。 按:孤兒,就眼前的程震北而言。程春海侍郎于道光十七年(1837)病故,張穆題本詩時,程震北無父無母,故謂“孤兒”。太君詩禮舊嫻熟,燈昏月落心情槁:課子圖中見其母。謂程母久熟儒家經典,夜晚于燈下課子,但心情常見憂愁。按:程侍郎家家境貧寒,張穆在《程侍郎遺集初編序》中曾側筆描述。此一愁也;味其詩意,憂震北學業前程,此二憂也。江上洲荒草堂靜,書城學海恣尋討:述震北苦讀狀,亦圖中所繪。按:陳侍郎故里在安徽歙縣新安江畔。三句至六句,從二句生發而出。)
鳴鳳⑴輝輝⑵五色⑶華⑷,捷書⑸馳報江之涯。回念⑹寒機⑺短檠⑻側,書聲驚夢回⑼鄰家。鄰家少姬⑽今始媼⑾,哆⑿向里巷群兒夸。
注:⑴鳴鳳:泛指杰出者。《文心雕龍·風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鳴鳳也。”⑵輝輝:顯赫貌。曹植《王仲宣誄》:“君侍華轂,輝輝王涂。” ⑶五色: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⑷華:光彩美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金銀華美之服。”⑸捷書:軍事捷報。這里指中進士之消息。⑹回念:回想,思念。⑺寒機:寒夜的織布機。鮑照《和王羲興七夕》詩:“寒機思孀婦,秋堂泣征客。”⑻短檠:矮燈架。借指小燈。⑼回:環繞。⑽姬:古代中國對婦人的美稱。⑾媼:ǎo 對老年婦女的敬稱。⑿哆: chǐ 《說文》張口也。
(第三段,述程震北中進士況。鳴鳳輝輝五色華,捷書馳報江之涯:程震北高中進士,佳音傳報故里。謂十年寒窗一朝鳳鳴,聲名顯赫,身披進士服五色華美。回念寒機短檠側,書聲驚夢回鄰家:回想起當年在夜燈下,程母勞織,震北苦讀,瑯瑯書聲時時環繞鄰家常驚人美夢。鄰家少姬今始媼,哆向里巷群兒夸:當年的鄰家少婦如今已經成老媼,仍不時會向街巷里的孩子們夸獎震北當年讀書刻苦。按:此雖張穆想象之詞,卻也是情理中事。)
我存此語在衷曲⑴,轉益⑵傷心鮮民⑶酷⑷。龍蛇歲運⑸期再周⑹,華屋山丘⑺枉棖觸⑻。幾回痛哭黃壚⑼掩,書簡飄零愁嗣續⑽(侍郎歿未幾子儀孝廉繼亡遺孤甫四齡悴弱可念)。
注:⑴衷曲:心中委曲之事。亦指難以吐露的情懷。⑵轉益:反而更加之意。⑶鮮民:無父母窮獨之民。語本《詩·小雅·寥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毛傳:“鮮,寡也。”⑷酷:災難;困苦 ;慘痛。《顏氏家訓·文章》:“含酷茹恨,徹于心髓。”⑸龍蛇歲運:化用典故“歲在龍蛇”。《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 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謂命數當終為“歲在龍蛇”。歲運:太歲星的運轉。 ⑹周:循環。⑺華屋山丘:狀麗的建筑化為土丘。喻興亡盛衰的迅速。語出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⑻棖觸:chéng chù 觸動;感動。棖,用東西觸動。⑼黃壚:猶黃泉。⑽嗣續:指后嗣,子孫。
(第四段,轉述程春海侍郎病故及身后未了之心事。我存此語在衷曲,轉益傷心鮮民酷:以上所言都是我藏在內心深處難以吐露之情,如今寫出來反而更令我為震北之苦難感到傷心。 鮮民,同上孤兒之意。龍蛇歲運期再周,華屋山丘枉棖觸:龍蛇歲運之期再次循環而至,此謂程春海侍郎歿。華屋山丘,見物是人非。枉棖觸,徒然感觸也。幾回痛哭黃壚掩,書簡飄零愁嗣續:曾幾次為程侍郎幽明永隔而下淚,更為其身后書簡零落、 遺孫方脫襁褓也。按:張穆在《程侍郎遺集初編序》中曰:“次年,穆將南游,迂道入京師哭公,子儀孝廉以遺稿相授,涂乙潦草,首尾多不完,或篇題殘捝,乙酉以前之作,竟無一字存。疑公尚有清本藏之別笥,子儀未檢獲也。” 據張穆自注,程侍郎去世不久,其子子儀也歿。)
昔公賞我才縱橫⑴,流轉⑵十年百患更⑶。長安閉門秋意⑷晚,涼雨瀟瀟⑸開決明⑹。打門⑺忽報高軒過⑻,慰我生平鷗鷺盟⑼。
注:⑴縱橫:雄健奔放。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⑵流轉:流離轉徙。⑶更:經過,經歷。《史記·大宛列傳》:“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⑷秋意:.秋季凄清蕭瑟的景觀和氣象。⑸瀟瀟:風雨急驟貌。《詩·鄭風·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毛傳:“瀟瀟,暴疾也。”⑹決明:植物名。豆科。一年生草本。種子稱決明子,代茶或供藥用,有清肝明目之功效。杜甫《秋雨嘆》詩之一:“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⑺打門:叩門;敲門。 唐.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⑻高軒過:唐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賦詩。賀援筆輒就,自題曰《高軒過》。兩人驚奇之,自是有名。事見《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賀》。后遂以“高軒過”為敬辭,意謂大駕過訪。⑼鷗鷺盟:典出《列子集釋》卷二〈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晉·張湛注:‘心和而形順者,物所不惡。住當作數。’
(第五段,回憶程侍郎,感念知己之恩。昔公賞我才縱橫,流轉十年百患更:昔日程侍郎曾贊賞我才氣奔放,慚愧我十年間流離顛倒,經歷了重重苦難憂患。按:程恩澤侍郎贈張穆詩有云:“詎知鶉兮手,文錦薦美鈺。” 祁寯藻于《?齋文集序》曰:“及長,程春海司農許其得漢學淵源。既而司農見其所為文,驚曰‘東京崔蔡之匹也。蓋其學不專主一家,而皆能得其精詣。涉歷世故,益講求經世之學,于兵制、農政、水利、海運、錢法,尤所究心。” “十年百患”指張穆在京師十年間先后經歷父母、繼母、仲兄、妻子病故一系列災難及刻骨銘心之秋試冓辱風波。長安閉門秋意晚,涼雨瀟瀟開決明:上句,凄清蕭瑟的深秋涼雨瀟瀟,吾于京師屏跡,只有那開放的決明相伴。按:經歷重大變故后,張穆絕仕途之念而專心著述。此二句比興意,蕭瑟秋景,見門廳冷落,內心孤寂。決明盛開,喻知己尚存。興起下句程震北到訪。打門忽報高軒過,慰我生平鷗鷺盟:程震北造訪。謂突然聽到扣門聲,原來是程震北大駕光臨,令吾寒舍生輝,此乃我隱居生涯中最快慰之事也。)
開圖極覽覽未畢,上有侍郎陵云筆⑴。做詩紀實詩猶話,證以昔聞詞如一⑵。固⑶知我公不妄語,益嘆太君賢無匹⑷。有子才如蘇長公⑸,試為制銘⑹奠⑺幽室⑻。
注:⑴凌云筆: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本為贊揚庾信筆勢超俗,才思縱橫出奇,后遂以“凌云筆”泛指為文作詩的高超才華。⑵如一:一樣。⑶固:《小爾雅·廣詁》久也。《國語·晉語六》臣固聞之。⑷無匹:無雙;無可匹比。 ⑸蘇長公:宋蘇軾為蘇洵長子,其詩文渾涵光芒,雄視百代,當時尊之為“長公”。這里指程震北。⑹銘:為著確立持久的或公開的記載而刻寫或題寫的文辭。秦漢以后多刻在石碑上。⑺奠:薦獻;敬獻。《儀禮·鄉飲酒》:“主人坐,奠爵于階前。”⑻幽室:墓穴。陶潛《挽歌》:“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第六段,視覺再次回到課子圖。開圖極覽覽未畢,上有侍郎陵云筆:展卷瀏覽,未及遍看,先入目者乃程侍郎之詩。 “攬未畢”即見侍郎詩,見張穆之情深于公。做詩紀實詩猶話,證以昔聞詞如一:程侍郎詩風求“真”,真事真情,今讀圖中詩,與往事一一印證。此所謂“紀實”也。固知我公不妄語,益嘆太君賢無匹:吾久知程侍郎無虛妄之詞,更贊嘆震北母親賢惠無人可比。有子才如蘇長公,試為制銘奠幽室:上句,謂程侍郎有子震北,才華可比蘇東坡。下句,吾且為程恩澤侍郎制作碑銘祭獻于墳前。按:張穆此詩在道光二十四年,為程恩澤侍郎立碑刻銘在次年。張穆在《程侍郎遺集初編序》中曰:“穆幼聞先君子之所以稱公者,長而公之相待,略如大父之待其先德,知己之感,永久弗諼也。…今年春,尚書念公雖葬,而臨終相托之意不可孤,屬穆為購石材,書丹勒之,并刻其遺集。道光二十五年三月既望序。”)
(張穆公巨筆蕩摩流轉,三世交情、震北苦讀、太君機織、鄰婦稱美、昔日高軒、圖中之境,一一道來,二百載以降,猶歷歷在目、栩栩如生。知己之恩,永矢弗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