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寫完就覺得牽強,有些文章時隔多年再回味也不覺青澀。
每一段歲月都有不同的感情賦予的感慨,寫作很多時候都是自我欣賞,細品暗香浮動的美妙便好。
非常贊同您說的這一段話。我今天無意中翻到自己高中寫的一首小詩,一看還把自己驚艷了一把,不算非常好,但是比我現在寫的詩好多了。
我在想,我可能再也找不到當年寫詩的激情了。
有的詩文,一寫完就覺得遺憾,有的甚至寫到一半就開始懊惱。
有的文,就算沒人點贊,自己也會反復陶醉欣賞。
《蝶戀花》侯迅遷
李花三月伴歌鳴。雅瑟紅顏,琴曲覓知音。 十年數載金蘭心,八荒禮樂離別情。
歲歲落花今折柳。生怕長亭,日晚孤對酒。 快登高樓望君留,樂道離合哪得求?
花落年年芳塵遠,
枝頭折柳贈紅顏。
并蒂金蘭縱千年,
春橫八荒意難全。
夏有雅瑟十九弦,
花舞清歌苦酒添。
落音飛起不能眠,
枝落蒼亭日趨遠。
亦登高樓問酒仙,
折盡空枝待十年?
拼湊一首藏頭詩,回你這首藏頭詩,古詩詞不是我所長。見笑。
花枝并春夏,這五個字真美。
花開在枝頭,你在看花雨, 我卻在看你。
那時雨絲細膩,勾畫著你的眉眼。你在木亭下看雨,你不知道,我卻在看你。
嗯,好美!
您剛留下文章鏈接時,我其實就點進去看過,每一篇。只是點了喜歡,但沒有留評,不知道怎么評才好。你自己的文字,你其實很清楚。
美麗,但是偶爾覺得空洞。我之所以不知道如何下筆,是因為詩本來是無法評判的。
詩本身高于生活,相比軀殼,靈魂更接近詩。
至于怎么表達,是作者自己的事情。我夸下海口,要為別人寫詩評,只是為了私心。
為了打發時間,為了觀察詩背后的寫作人。
可明明我也沒有太多時間。
你留下的這首詩,其實是很美的。我盤算著要怎么寫我的讀后感,奈何找不到合適的方式。但是距離上一篇評論,其實已經過了一周多。
我不喜歡讓人等,雖然我知道沒有幾個人在等。
所以先點了贊言語一聲,我來了,我看了,明白得不透徹,所以我在想。
你覺得自己的文字有點像“為賦新詞強說愁”,沒有閱歷感。
并不全對。看得出你的詩文,有在刻意追求美感。散文每段的開頭,還是堅持空兩格。也許有人說,何必執著,這一句話,明明可以簡單地說,為何要咬文嚼字?
我這么說有些自大了,其實,我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至少曾經肯定是。
你說今生一定要寫一篇“花枝并春夏”的文,可是你的詩里總是透著“花落枝亦折”的傷感。
一邊書寫著愛戀,一邊預言著分離。
多年前,我剛愛上文字的時候,喜歡用華麗的詞藻堆砌,喜歡炫技。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平仄和押韻,花了很多精力去模仿古人的行文和視角。
我以為不美的東西就是沒有價值的。
自以為內心有常人不能理解的痛苦,所以花了千萬字去書寫。語文老師的點評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為此沮喪了很久。
我不承認,我告訴我自己,只是你們不懂得而已。
我一直在寫,但沒有起初那么狂妄了。
有人夸贊我的詩,我謙虛地說,其實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旁人只是笑笑,還是夸贊。我還是倔強地以為,是你們看不懂,我也不奢望你們懂。
但是,心里是很孤獨的。
多年后的今天,我坦誠了一些,有了一點所謂的閱歷,詩文里甚至有了大白話和土話。這放在以前,我無法容忍。
可是,憑著一些大白話,沒有任何修飾的字句,我得到了第一個夸獎。
有人說:我能看懂你寫的東西了,你書寫的那些感情,我有過。
我很想哭,這么多年,我寫的情感,都沒有變過。但是以前收到的評論是:厲害!文字功底了得!
現在會收到一些這樣的字眼:抱抱……其實我們都一樣……哈哈,我也有過這樣的糗事。
“為賦新詞強說愁”沒什么不好,“愁”自然在,只是我們太笨拙。想要別人的理解,又放不下架子。
所以把城墻砌得高高的,發誓要等到跟自己頻率相同的人,所謂知己。
其實,知己就在人間。我本不需要這么矯情地站在城樓上,真正的知己,外表無異于常人,精神上卻讓人不可抗拒。
你要成為別人的知己,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知己,因為你未來的知己也在等一個,跟他頻率相同的人。
我這么多廢話,一點都不合時宜,發表一點拙見吧。
現在這樣就很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一直寫就好了,一年不夠,兩年不夠,也許要花一輩子。
雖然可能寫完了就嫌棄,寫完了就覺得不完美。
所謂的閱歷,一方面是生活,一方面是執著。
偶爾還是想想讀者的心情,你換個角度,你自己假扮陌生人,去讀你自己的文,看看累不累。如果累的話,如果皺眉頭的話,就適當調整一下,有的句子不必過分斟酌,土一也許更接地氣。
但是,你完全可以當我是胡說八道,堅持自己的美學走下去。沒什么不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