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六七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國科大東區食堂吃飯。我邊吃邊隨意四周看看。離我不遠有一位男同學,吃完了站起身來。我有點驚訝,他的盤子里一粒米都沒有。我心想這孩子也太餓了吧。越來越多的同學端著餐后的空盤子經過我,我發現所有的盤子都是一粒米不剩!我明白了。我很高興。雖然我真吃不下了,但還是盡力而為。我這才發現要一粒不剩有多難,最后的幾粒米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要么用勺子配合,要么就得不顧吃相。我最后投降了。雖然最后沒能光盤,馬馬虎虎,沒丟人。
浪費食物的場面,我們見得實在太多了,不說了,說美國。我沒想到美國的食物浪費也非常驚人。根據一項美國農業部的研究,每年美國浪費141萬億卡路里的食物。一個肉包子大約250卡,數學好的同學心算一下。去年九月奧巴馬政府聯合USDA(美國農業部)和EPA(環境保護局),宣布到2030年要減少50%的食物浪費。
在美國,長相難看的蔬菜類食品,很難上架銷售。擺在店里的蔬菜都長得整整齊齊。每年堆積如山的食物僅僅是因為長相粗笨或者奇形怪狀被扔掉了。
與此同時,超過14%的美國家庭沒有穩定的食物來源,缺乏足夠的、有營養的食物。于是有一批新興的創業公司瞄準了這一錯位,把長得丑但確實有營養的食物以可承受的價格提供給饑餓的窮人。
Imperfect Produce就是一家這樣的公司,它從農民那里買來要被丟棄的食物,以比商店便宜得多的價格出售給需要的人。Imperfect Produce既和大商業公司合作,也同小微有機農場合作,正從加州東海岸開始,銷售丑蔬菜。舊金山店定在4月6日開業。一小箱農產品標價12美元,但對于能自證低收入的人,只賣10美元。連鎖零售巨頭Whole Foods為了回應在 Change.org上的民眾請愿,宣布將試著在一部分店里銷售這些農產品。
位于舊金山灣區的初創公司Cerplus采用B2B的方式:建一個網站,連接丑食物和潛在買家,比如飯店、果汁吧和酒席承辦者。大約99%的在售食物是有機的或者本地產出的。
大部分的食品雜貨連鎖店,比如Whole Foods 和 Trader Joe's,要求農產品滿足一定的標準。幸運的是很多飯店沒有這樣挑剔,它們也在尋找減少浪費和降低成本的辦法。Cerplus今年一月剛起步,但在頭一個月就完成了100筆交易,運送了大約500磅(1磅=0.9斤)的農產品。
另有一部分的創業公司正致力于說服更多的企業用捐贈剩余食物,交換稅收沖銷。通過一個叫Copia的手機app ,一家企業可以請求召喚一輛車或者一位“食物英雄”,取走多余的食物,直接捐贈給流浪者之家。另一個app,Zero Percent,也采用類似的方式。
舊金山灣區的情況和發展中國家相同,收入不均等(饑餓)在增加。Cerplus的創始人Zoe Wong說她目睹了加州農民因干旱遭受損失,“我們都認識到我們能夠幫點忙。”
Imperfect Produce這些創業企業在試圖擴展新城市與增加收入時,面臨方方面面的挑戰。投資人認為這些企業要怎樣構建和擴大規模還很不明朗,還處在早期階段,還在探索。很多投資人持“看一看,等一等”的心態,沒有打開支票本。這些創業公司一般通過朋友和家庭,天使投資和眾籌網站(如Indiegogo)獲得初始資金。創業者需要克服一些來自物流(在食物腐壞前運送和處理)和市場營銷(說服消費者和商家這些農產品是適合消費的)的困難。
就像Uber 把乘客和有空閑時間的司機連接起來一樣。這些創業公司正在發現一條路,來有效利用未充分利用的資源。這顯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不同于打車軟件,這些農產品互聯網項目恐怕沒法直接山寨到國內的。我們對蔬菜的長相不是那么在意,我甚至覺得那長得歪歪扭扭的紅辣椒挺可愛的。我在意的是,我們的企業家和創業者要多借鑒這樣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的好項目。所謂“用戶痛點”當然要關注,可是抓住了痛點,甚至發財了、成功了,就值得欣喜嗎?
有這樣一款產品,名叫“汽車安全帶卡”。它的功能是:當你不系安全帶時,車輛會鳴叫報警,有的車甚至不能發動。把這個東西插進安全帶卡口里,車就被騙過去了。是不是很創新很有用?在淘寶里,銷售這個產品的店鋪比比皆是。痛點抓得很準,可是這樣的產品在創造產值的同時,創造了什么價值?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有沒有幫到一點忙?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的確有人靠虛假功效的保健品輝煌了,有人靠暴力色情游戲發家了,有人靠直播室里露點出名了。底線越畫越低,我們脆弱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撞擊,“站著把錢掙了”的夢想越來越遠了。可看看美國人,作為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有點革命情懷?在追求什么狗屁財務自由之外,趁年輕,用心去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意義的事。
你或許對此不屑一顧,認為情懷不過是書生之見,當下還是講白貓和黑貓的道理。如果真是這樣,我也不介意。我喜歡你看不慣我,卻不得不和我一同建設社會主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