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影子》
上陽光下的影子這節課,剛好在這周有太陽,所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任務,找找自己的影子。課堂最開始引入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發現,在光下才能找到影子,并且影子是從腳與地面接觸處產生,所以產生影子的前提是有光并且要照到物體上的前知識。
陽光下一天中影子有什么變化時,首先是讓學生回顧二年級太陽的位置與方向,知道東升西落,正午處南方(為什么正午太陽在南方,我給孩子引導解釋的是我們身處北半球,下方為北,所以正午處于頭頂上方就為南。準備的解釋是與回歸線有關,但是知識過于復雜,所以只能簡便化講解,也想聽聽老師們好的講解方法)。
然后用立竿見影的方法,讓他們觀察以東南西北移動電筒,然后會直觀看到影子會隨太陽位置變化而變化。然后在模擬太陽東升西落的過程,學生能自己直觀發現影子與光源方向相反,并且還觀察到影子有長短長(要請學生思考一天中影子最短與最長時刻,最短很容易發現在中午,早晚最長,但是有說是傍晚夕陽西下是最長,這個在以前五年級有提及,但是沒有確定性的理論支持,所以就沒有給學生肯定,只說明早晚長就可以),以及大小大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