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這個世界,燈紅柳綠,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每個人看上去都是那樣光鮮亮麗。
可是在月亮翻了個邊后,又有多少人躲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獨自舔舐傷口?
更有多少孤單寂寞的人,因為那虛無縹緲的病癥離開了他們曾經用生命愛著的世界。
我卻只能嘆息一聲,表示深深的惋惜。
我曾經也因為一些事情,而悲痛欲絕。在宿舍的陽臺上失聲痛哭,可是突然有一個溫暖的懷抱抱住了我,她扶住我的背,輕輕撫摸,“沒事兒的,沒事兒的。”
后來,我也學會了用這句話來安慰別人,因為真的暖到了心尖。
這是我不輕易拒絕別人,極度隨和的室友。一個如春風一樣的姑娘。
其實我很少這樣在別人面前失態,這是僅有的兩次之一。
還有一次,是連續做了12個小時的H5微網頁后,網站兩次崩盤。所有數據毀的連渣都不剩。看著突然空白的網頁,我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那真是連空氣里都充滿了絕望的味道。
我實在沒忍住,跑著出了宿舍的門。手指顫抖著翻找找著我哥的號碼。
我從小就是眼窩很淺,被人說一聲都要流串眼淚給他看看的人。這次也一樣,當手機里傳來熟悉的聲音,語氣里還帶著以往愉快的打趣。而我當時的模樣,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就是——“像個孩子那樣哭得那么委屈”。
在后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的心情卻被這個人從傷心,慢慢帶到平靜,到最后的斗志勃勃,還開心得像個孩子,跟他說拜拜。
這是我那灌得一首好雞湯的哥,亦兄亦友。
前面我說,“我很少這樣在別人面前失態”。不是因為我能忍,是因為我還有個極為耐心,待我極好的朋友。
我其實是個憋不住話,而且話頗多的人。查看我和她的通話記錄,如果說哪段時間極為頻繁,那肯定是我或者她生活哪里不順了。此時,我們成為了彼此的“垃圾桶”。
我曾在網絡上,看見很多“不要成為別人的垃圾桶”的觀點。說實話,我不是很贊同。反而,我很樂意成為別人的“垃圾桶”。
為別人排憂解難不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嗎?朋友愿意將自己的心事講給我聽,我真的覺得自己被重視,人這一生活著,不就尋求一個存在感嗎?
當然前提是,這個朋友傾訴的時間要拿捏有度。這就是卡耐基說的,“懂得告別”。
活了二十多年,我總結了一點:活在世上,如果我沒有朋友,還不如死了。
但因為我還有這么多朋友,拉著我建情侶空間的,死纏爛打找她要素材的,見過面的沒見過面的,熟悉的不熟悉的,....所以,我才如此惜命地活著。
你呢?心中裝著難以自己消化的苦悶時,別一個人聽歌望云,別一個人借酒澆愁,最起碼得找個陪你看云的朋友,陪你干杯的人。
找個懂得傾聽的朋友,向他/她說一說你的苦惱。即使他/她不能給你準確的解決辦法,但他/她一定會用盡全力,讓你走出陰影,讓你再展笑顏。
或者,你還有我。
我是正經姐,也很暖心的。如果你需要我,我是很愿意做一個傾聽者的。
上面這句話的有效期: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