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到要將書分好類是很重要的。果然,今天就學到讀不同類型的書是要用不同的閱讀技巧的。今天讀了如何讀不同類型的書。
作者指明了如何讀不同類型的書,比如如何讀實用性的書,如何讀想象文學,如何讀小說故事,如何讀史詩,戲劇等。當然,想要知道這些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首先必須清楚這些類型的書都包括哪些,或者說一本書到底屬于哪種類型,它具有什么特點。
實用性的書就是教你怎樣做。書中會出現“應該,應當,好,壞”等詞語。作者會明確指示你或建議你該如何行動,能產生什么結果或效果。這樣看來,《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典型的實用書。它提出“如何讀”的問題,然后一環一環地加以解答。它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增進理解,讓讀者從基礎閱讀,邁向檢視閱讀,進而開始分析閱讀,直至進行主題閱讀。它的每一章都有具體的操作指導,或者說相關的規則來幫助讀者實現自我閱讀的目標。
實用性的書帶給讀者的主要是方法。當然前提是讀者完全認同這一方法,或者愿意嘗試作者講述的方法。閱讀一本實用性的書,最重要的事情是讀后行動。如果有了這些方法,并不去實施,去行動,那就相當于紙上談兵。所以在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的實用型書籍時,應當行動起來,看看自己在以往的讀書過程中有哪些是可以改進的地方。行動起來,讓自己有所改變。如果這種改變讓自己有所收益,那么這本書就沒有白讀。如果只是讀,沒有任何行動,那么讀與不讀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消遣了一些時光而已。
當然,有些類型的書是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動,也不需要去分析,去思考,只需要一些情感和想象力,完全把它當作消遣和享受就可以了。比如抒情詩。對待詩歌,我們只需要一遍一遍讀它。當我們讀詩歌的時候,我們的情緒,神態都在發生變化。我們或悲傷,或惆悵,或喜悅,或無奈,我們只需讀著詩歌,讓它浸入我們的靈魂。也許有人會說,那不一定,我也要去分析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在什么情境下寫的,我也要挖掘作者的動機。這一點我想在我們初讀詩歌的時候是完全不必要的。我們一定是先被詩打動,才會去想詩人,但也許那就是一首無名的詩人,張口而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當我讀到此時時,我開始回顧我所讀過的書,把它們粗略地分分類。我發現從前我基本是把所有的書都當資訊來讀。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讀死書。這也是作者想要讀者避免做的事。如果讀完一本書不提出問題,不思考,不分析,不在書中尋找答案,那么讀者的理解力是無法提升的。如果不能提升理解力,讀再多的書也是無濟于事的。
所以,今后我要對照著《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我認同的方法去實踐,讓自己從一個純粹獲取資訊的讀死書的人變成一個懂得閱讀藝術,增進理解力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