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行·攝
文|秋銳
澳門,最初的印象莫過于大三巴和娛樂城了。第一次去澳門已經是好多年前了,當年跟團旅行,趕鴨子似的趕行程,對澳門的印象也只就只是留在所謂的大三巴媽祖閣和威尼斯人。
這一次游玩,時間說不上充裕,但也算滿足了。從老城到新城,再回到澳門原始的漁村,充分感受到了這座東西結合的小城風情。
整個行程雖說有一天半,但真正的都集中在了第一天,第二天純粹是睡覺睡到自然醒。
中午逛完了大三巴,品嘗了豬扒包。本來打算先回酒店放東西,無奈酒店需要三點后才能拿房,于是遍繼續接著計劃的行程走,到路環吃蛋撻。在亞馬喇前地站,經過嘉樂庇總督大橋,從老的澳門半島,經過金碧輝煌的娛樂城,坐著公交車來到了路環,隨著填海造地,凼仔和路環早已親密無間的相連。和繁華的凼仔截然不同,這里遠離澳門市中心的喧鬧,更加寧靜。
選擇到路環,也莫過于要到此品嘗一下安德魯蛋撻,安德魯是澳門葡撻的創始人,那年開店也選擇在了最具有鄉野氣息的離島路環。也許挺多人來澳門都會去市區里瑪嘉烈,畢竟澳門最有名的蛋撻就是安德魯和瑪嘉烈了吧。其實他倆是夫妻關系,離婚后,擁有了安德魯蛋撻配方的瑪嘉烈另起爐灶跟安德魯唱起了對臺戲。更狠心的是,還把配方傳給了肯德基,所以現在國內肯德基的蛋撻也可以算是安德魯的配方吧。
這里還會提到,在安德魯有3個分店,一個咖啡為主,一個就是蛋撻作坊,而我先選擇在角落可吃正餐,也就是這所藍色的歐式小樓。點餐的時候,我才發現這里的員工都是外國人,東南亞為主吧,他們聽不懂中文呢,需要用英語交流的,價格不貴,蛋撻酥脆,焦糖味香。
路環碼頭曾于1873年修建,在路凼連貫公路及嘉樂庇大橋尚未落成的年代,路環碼頭是澳門的公共交通碼頭,作為小輪由路環往返澳凼的停泊處。路環碼頭昔日曾是澳門主要的碼頭之一,隨著大橋及道路興建,其作用已不復再,令人懷緬。
據悉教堂建于1928年,前面的紀念碑是紀念1910年戰勝海盜。
由于趕行程,所以路環的小街小巷和黑沙海灘就沒有去一探究竟了,但初略的游覽了路環的標志景點,這里不僅充滿濃郁歐洲風情的異域小城,更有樸實的澳門的漁村,別樣風情讓人感到舒適安逸。從漁村到賭城,澳門昔日的模樣已經依稀不可辨,也只能在遠離市區的路環才能體會到昔日的漁村滋味。很快的坐車回到了凼仔,同樣也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今昔非彼,和我小時候來澳門游覽,這里曾經是剛剛開發的填海區,現在已是各大娛樂城的聚集地。逛完了新濠影匯,巴黎人和威尼斯人,走出酒店天色已黑。
由于晚上突如其來的大霧,也就在我拍完埃菲爾鐵塔后,大霧籠罩了整個路凼。就趕緊坐車會澳門半島了。回到澳門半島也已經快深夜了,好多商店都打烊了,一切都顯得很冷清,而此時的娛樂場內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分享一張老葡京酒店西座大堂,仿佛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時光。畢竟老葡京建于上世紀70年代了,從外觀到內部,都是一個時代的設計風格的見證。
早上太困,睡到自然醒,外出吃早餐時選擇了周邊的街巷,周末的街巷也顯得的清靜。
澳門雖小,用一兩天的時間感受當地的人情風味卻仍然不夠。
這次旅行告一段落,以后有時間有機會,也許還會再來一趟,更加深入的攢走小街小巷,融進澳門本地的生活方式去感受。
本來還想再多上傳一些照片,但我文章首發于公號“故事比跳蚤還多”。發文時自己也控制了圖片數量,所以這邊發布也不再上傳了,也還迎大家多多關注支持微信公眾號:故事比跳蚤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