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初中語文一組圍繞趙瑩老師的作文教學每人一個話題進行了發言。
張翠敏談的是收獲最大的一點,她說收獲最大的就是趙老師對學困生的作文指導,她準備把作文寫作與班級管理結合起來了,抓住契機撥動孩子內心的情感琴弦。張秋麗從三方面談了自己在作文教學中做的最好的一點——示范引領——讀者結合,抓點訓練。自己寫下水文。評作文之星。
吳銀霞和朱景利老師談到了自己在作文中的幾點困惑,比如說學生寫作文短怎么辦?怎樣提升差生評作文的能力?
聶巧紅老師談到了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一個現象,和自己的一個反思。她談到了自己的作文教學還是沒有系統化,分點不具體。
小語一組談的是教育敘事。
湯金利從葉瀾教授的話談起,不僅談了教育敘事的選材,還談了作為培訓者應該在講座時注意什么——不應該坐著一直念稿子。
鄧談到了自己親歷的一件學生給她過教師節的事。買蛋糕忙活著過節而沒有值日。孩子們的可愛,孩子們對老師的情懷,對老師的祝福,當時因為擔心安全和因沒勞動受校長批評,而沒有理解孩子。后來當孩子們寫過檢查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著孩子深深的鞠躬和道歉。然后給孩子們分吃蛋糕。
白道口小學白老師談的是自己寫教育敘事的誤區。她說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和自認為瑣碎的沒價值的事都給錯過了。以后要竭盡自己所能,寫下自己的教育故事。
幽默風趣的董素霞老師以自己不美為開場白。她針對孫軍紅老師講的敘事中的“反思”說開。她分享了“一張獎狀”的故事:當時還是代課教師的她因自己改卷的失誤給孩子少給了0.5分而哭泣,她說要給孩子補獎狀。孩子說“人家都是在講臺上領獎的?!边@句話這么多年后,當蘇元偉老師說完他的故事時,昨天“登”的一聲跳出來了。以后回家,用心收集,動手寫寫,用腦思考。
年輕的李珊珊老師說聽這個講座感到了自己與名師的差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劉慧娟先說了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一件囧事。胡主任問她濟南“二安”指的是誰?當時因自己不知很尷尬。聽課那天徐教授問在坐的語文教師又沒讀過四書五經?讀過多少唐詩宋詞?做過多少課題?發表過多少論文?當時汗刷一下就下來了。由此我就想到我們教師有沒有做到讀書寫作?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肖衛霞,李艷等。我自己來到教研室壓力很大,張局長車上讀書,晚上讀書到十一點,看到他滿頭白發這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懈怠?我們要像一棵大樹一樣,有根基,向上長,向著陽光。
郭麗革說,教育敘事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就要把根扎向課堂。我們把忘記的事情重新喚醒。做好教育敘事,那些課題算什么?每天記錄,不就成了我們的案例了嗎?
趙云總結:小學二組做了兩次研討,打了又準備的仗,才有了這樣的精彩分享。我們如果把做的都積累整理,我們也能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聆聽是一種成長,分享是一種動力,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綻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