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新商業進化論》·第163?篇
文|?貝塞爾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浮燈第?5489?篇深度好文:4178?字 | 8?分鐘閱讀
百年變局,李書福的6個洞見來自筆記俠00:0014:01
一、這個企業家,又牛了一把
牛年開年,有個放牛娃出身的企業家,又牛了一把。
他是中國民營造車第一人,歷經開照相館、提煉廢金屬、造冰箱、做裝潢材料、造摩托車等5次創業,在屢次嘗試中,創立了吉利汽車。
如今,這個從浙江走出來的國產品牌,連續4年蟬聯王座,穩奪中國品牌汽車銷冠。
2020年第四季度,吉利汽車成為首個產銷千萬輛的中國品牌。
這個牛年,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做了個內部演講,未經宣傳卻引發眾人關注。
確實,成績放在這里,想低調都很難。
長達1小時的干貨中,從汽車百年技術變革,到行業本質、時代趨勢。吉利創始人推心置腹聊了6大洞見。
洞見一,人類和平與世界穩定面臨巨大挑戰。
洞見二,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中國爭取發展機遇期提供穩定性框架。
洞見三,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
洞見四,汽車行業變革開啟了汽車產業鏈調整、生態圈擴大的時間窗口。
洞見五,打造全球合規的企業治理能力是應對未來挑戰的有效法寶。
洞見六,守正出奇,妖魔遠離。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大變局,所有人都站在了機遇挑戰并存的十字路。真實的聲音,冷靜不失樂觀的判斷,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他談的不僅僅是當下,不僅僅是車。他看的是未來幾十年的事。
這才是李書福內部演講火的真正原因。
以下是李書福內部講全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二、百年大變局,有2個機會
極少露面的李書福,這次內部分享的含量,不言而喻。其中關于時代趨勢的判斷,也值得深思。
1.逆勢反彈:人均GDP破1萬美元
在洞見二中,李書福提到的一組數據,不可忽視。
2020年,中國人均GDP從155美元,到2020年突破1萬美元;
中國GDP總值占全球比重,從1.75%到2020年的17%;
中美GDP差距,從15.7倍到2020年的1.4倍;
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到2020年的3.22萬億美元……
數字背后是什么?是有待挖掘的時代金礦。
就拿這個春節來說,看電影這件事情,能有多掙錢?觀影人次達到1.6億,創下歷年春節檔最高票房記錄77.94億;
奢侈品不行了?海南免稅店,6天賣出15億護膚彩妝、奢侈包表,比上個春節翻了整整一倍;
全國人民,一個過年能吃出多少營業額?高達8210億元。這是今年全國零售、餐飲開門紅,同比增長28.7%。
毋庸置疑,中國創造了全球最快的經濟復蘇速度。
據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或將達8-9%!這是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在《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中給出的分析。
2.百年大變局:雙循環
身處在“穩中求進”的第二大經濟體中,機遇又在哪里?
悲觀者常說四大詞匯:存量競爭、內卷化、頭部化、大洗牌。
作為中國民營造車第一人,穿過數次周期的樂觀派,李書福在洞見二中給出答案:“十四五雙循環”正是難得一見的大變局。
圖片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中國爭取發展機遇期提供穩定性框架。”
簡單來說,這是一趟對所有人開放的未來列車。
“十四五”關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和需求側管理的有關政策,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33歲的蜜雪冰城,開出1萬家門店,遠超過星巴克,甚至在東南亞大布局。
元氣森林雙十一當天賣出2000萬瓶飲料,甩開可口可樂。
成立24年的吉利汽車,連續4載問鼎國產汽車銷冠,低調發力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
全球經濟正在復蘇,也面臨加速分化,西方將面臨東西之間發展的結構化差異和失衡而產生一些心理不平衡,李書福對此的洞見是:
許多人(筆記俠注:西方)不知所措,有些人難以接受,導致心態失衡,這樣的巨大心理落差很難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這是引發各種矛盾與沖突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他們感到失望,這是客觀事實,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我們應該認同這個事實并表示理解。
即使是國內,也將面臨新老消費之間的差異,以及新老模式之間的過渡,需要我們去認同和理解。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是普惠式的增長,各行各業都受益,未來是用研發創意、客戶體驗、創新、生活方式引領增長。
但無需懷疑,未來20年,最好的機會依舊在中國。
圖片
三、萬億賽道,進入“暴動”
歷史洪流處在分化時刻,汽車行業也正在迎來拐點。那么深耕汽車數十載,李書福怎么看這個行業?
1.汽車革命進入“暴動”
作為吉利汽車帝國的締造者,李書福很直白地指出現狀:
汽車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暴動”!
當今汽車工業,是哪種戰略位?作為制造業中,代表性最強、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長的核心產業,汽車行業被譽為“工業中的工業”。
2020年前十個月,31萬億的社會消費中,汽車消費獨占3萬億。作為最大的單一品類,汽車占比高達10%,可謂一枝獨秀。
在工業總產值中,汽車制造業占比多少?8%,這是也僅次于房地產和大基建的制造業抓手。
就消費層面而言,內循環為主的時代,拉動國民消費的重中之重,更離不開汽車消費。
政策一路綠燈,2020年11月2日晚,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規劃提出,力爭經過15年的努力,讓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這意味著什么?這一重磅文件,展望的是未來15年“汽車強國”的藍圖。
可以說,制造業強國,后房地產時代,汽車智造太過關鍵!新能源車、智能車,是中國在汽車工業上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
萬億市場機會爆發,各方新勢力嶄露頭角。李書福把這看作“一場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百年汽車變革劇。”
圖片
2.“馬拉松模式”的萬億賽道
?
“行業變革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場新的馬拉松賽跑,沒有盡頭,只有開局,沒有方法,只有方向。馬拉松賽跑有一個特點,比耐力、比經驗、比策略,沒有跑過馬拉松的人往往缺乏經驗,一開始就使勁加速,真正需要比拼速度的時候卻缺乏后勁。”
汽車行業,作為積淀百余年的工業制造,擁有大規模產業集群,產業鏈條非常長。
長鏈條,就意味著什么?機會足夠多,想象力足夠大,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正因如此,新能源汽車的比賽剛剛開始。
圖片
“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表面的張揚與熱鬧,而是厚積薄發與核心能力。”護城河與戰略同樣重要,尤其是有硬實力的公司。
作為國產汽車銷量第一名,吉利仍在潛行。
當然,也有人為吉利著急,覺得新能源汽車布局遲了。這次演講中,李書福也不避諱,他說:
“當年吉利控股集團從福特手中接收沃爾沃汽車集團時,其中包括一個很重要的項目,這就是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項目組,十幾年前沃爾沃就開始研究無人駕駛技術,而且一直堅持到今天從未停止,為何至今沒有量產呢?
因為沃爾沃追求的是絕對安全,沃爾沃在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旦進入無人駕駛狀態,司機是可以睡覺休息的,而不是讓司機提心吊膽隨時被提醒人工接管。這既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沃爾沃品牌的呵護,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圖片
3.做強護城河,做大朋友圈
不久前馬斯克提到,特斯拉的最大競爭對手在中國。這場對決,就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術,以及是否擁有強大的戰略聯盟。
《孫子兵法》有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吉利早就暗自布局。
比如聯手高通。近日,吉利旗下子公司億咖通科技(ECARX)宣布,將與偉世通、高通共同聯手,為全球市場提供領先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這個合作,起源于2019年,歷經兩年研發,可廣泛適用于傳統燃油車型和電動車型,并將率先在吉利汽車集團車型上實現量產。
比如聯手百度,發力無人車,其測試里程已經超700萬公里,累計60萬行代碼。
就像李書福著重講到的產業跨界融合:“既要自我革命,更要聯合革命。一定要開放包容,合縱連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擴大生態圈新朋友,孤軍奮戰,單槍匹馬很難贏得這場戰爭。”
圖片
保持開放,保持清醒,任何人、任何企業、任何國家要走向未來,都必須如此。
四、走正道,創大業
演講到最后,李書福強調了一句話,短短八字:守正出奇,妖魔遠離。
當年,李書福靠給人拍照掙了第一桶金。幾次折騰后,又靠搗鼓冰箱造摩托,成了90年代的千萬富翁。
后來,1997年這個不安分的臺州人宣布造車,全部家當都投了進去,花了10個億研發,只換到一張民營企業造車許可證。
在央視《對話》欄目上,李書福說要做汽車,所有人都覺得可笑,叫他“汽車瘋子”。
坐在臺下的柳傳志也笑了,“李書福是背著挎包給人照相出身的,后來做了一個摩托車公司就很了不起了。他說要做汽車,底下的人連我在內都絕對不相信”。
連當年的商業大佬都沒看懂。
2000年,李書福回應得輕描淡寫:我不是瘋子,我這是生產汽車,是很正常的事。
哪怕所有人都不看好,李書福在現場留下兩句話:中國的汽車工業一定要崛起。我要造中國人買得起的汽車!
圖片
也是2000年,國家投資8個億,組織上汽、天汽研發自動變速箱失敗。李書福覺得可惜,就挖來攻關團隊的技術專家徐柄寬,繼續研發。5年后,吉利的三速自動變速箱研發成功。
2010年,為了加強技術儲備,李書福帶領吉利,以18億美元,收購了沃爾沃,甚至淚灑簽約現場。吉利也成為中國汽車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2018年,吉利在全球已經有近兩萬名研發工程師,每年投入數百億研發費用。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團研發費用投入已超千億。
今天,吉利銷量在中國自有汽車品牌中位列第一,也是首個產銷千萬的中國汽車品牌。
正如李書福演講中所說,“不急功近利,不走捷徑,不抄近路,不玩小聰明”。
放牛娃造車的商業傳奇,國產汽車吉利的王者故事,恰恰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史,可謂一步一泥印。凡走過處,皆有回響。
圖片
五、結語
2020年極為艱難,但也有太多令人振奮的數據:全球大經濟體中,中國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重要經濟體。GDP總量過了100萬億人民幣,產業結構還在積極爬坡調整。
“走正道,創大業。”李書福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極佳注腳。從股神巴菲特,到經濟學家,都樂觀預測:
接下來的15年里,立足中國,是大家能看到的在全世界范圍之內最好的歷史機遇之一。
這個黃金時代,是中國埋頭走正道走出來的。
守正出奇,永遠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紅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