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個人感覺現(xiàn)在的武俠小說,真的很少有人去看。 武俠小說的作者大多會因為生活壓力。被迫去寫很多奇幻類型的文章。
偶爾有一篇拿出來,那么很多人都會跟 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大家進行比較。 貨比貨得扔,他們就像泰山,我們無論怎么折騰,最后也就是在他們的陰影之下。
但是要說真沒了嗎? 卻不是,有《昆侖》《滄海》 巨著 也是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浪潮。
我記得以前有本今古傳奇的雜志。很多質(zhì)量特別好的文章,都在上面發(fā)表。也催出了我的武俠夢。后來出國就很少看了。
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評論,說是現(xiàn)在的武俠小說質(zhì)量在直線下降。而且滔滔不絕的舉出各種例子。其實我想說,并不是質(zhì)量下降,而是那些深根蒂固對于那三座大山和寥寥無幾后起之輩 的文風影響。 讀者的口味提高了。
有時候也不怪我們,當年的武俠小說風靡的那一代很多都疲于生活壓力,不會再去創(chuàng)造,而我們想要創(chuàng)造卻顯得稚嫩。一代人應該長江前浪推后浪。但是感覺武俠卻是真的少可很多。浪拍在岸邊卻很無力。
一篇文章的好壞需要讀者來評論,讀者們的口味卻在不斷變化。生活的快節(jié)奏,很少讓人能認真的讀一篇半古文風的小說。而是越白越好,簡練直白情節(jié)曲折,就能獲得讀者的心。
可是那股俠義之情,似乎也就止于那三座大山。什么叫做武俠,或許我們忘記了,那個丈劍飛歌,鐵馬恩仇的時代,忘卻了,俠和義的真正代表著什么。
這個世界上 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東西。但是那又是什么呢? 生命?健康?文化?
我覺得,使人們心中的那股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情。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怕承擔責任,責任就意味著錢。而生活卻不允許這樣。
哎,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