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鄭淵潔的講座,說到他給女兒記了一本成長日記,把從小到大的事情都完整記錄下來,我就很佩服,怪不得人家是名作家呢,對待筆頭子從來不手軟。
反思我自己,對小孩子的重大紀念日都記得很少。姐倆第一次站、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喊媽媽爸爸,我都沒有記,因為這些事的出現都好像是一個緩慢持續的過程,而不是那天突然從不會變到會,量到質的飛躍,也就沒什么特別的印象了。
說起姐姐的進步或者變化,最近有兩個很值得記一記的事,一是換牙,二是分房。
在我看來,換牙,從乳牙換到恒牙,是一個孩子長大的第一個里程碑。這是身體的成長,標志著從小孩子要逐步成為一個大孩子了,身體的各項指征也在為長大做準備。所以第一顆乳牙掉了的那一天,我很認真地鼓勵贊揚了姐姐的變化,一邊希望她能接受換牙的事實,一邊給她心理上長大做鋪墊。
當然,在她乳牙開始晃動的那幾天,我就已經在給她做思想工作了:要換牙了,說明要長大變成大姑娘了,接下來每一顆牙都要一個個換過去,乳牙換成恒牙,就會更堅硬更鋒利,能咬得動更硬的食物,也會吸收更多營養,幫助身體長得更快;同時告訴她一些換牙的注意事項:不要老去舌頭舔或者手指碰,免得長歪,像媽媽一樣牙齒不整齊就不好看了。
也幸好有小豬佩奇里講的牙仙子做鋪墊,姐姐更容易接受換牙的事,為了迎接牙仙子的到來,她都很認真刷牙、不觸碰松動的牙齒、啃硬蘋果幫助乳牙脫落恒牙萌出。
再就是分房,這是孩子心理上的成長。從小跟媽媽一起睡,脫離不了對媽媽的依賴,使勁越久,這份依賴就越重。而昨晚,姐姐第一晚分房睡,很成功。
昨天早上,我和爸爸簡單但是鄭重地跟姐姐談了分房睡的事情。她一開始不太愿意,說會怕,我們說會看著她睡著再走,還讓她的呱呱陪著她睡,敞著門睡有事隨時可以找我們,沒想到她就很爽快地答應了。
到了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我提醒她自己睡小房間,她就要求我關上燈出去,她要自己睡。也許是白天玩的太累,沒幾分鐘她就睡著了。我去看了她,親親摟摟后就關門離開了。就這樣一覺到天亮。
早上爸爸去看了看,姐姐已經橫著睡了,被子和呱呱都掉到了地上,還好姐姐沒掉地上。等姐姐睡醒,我跟她做了一些溝通。用到最近學習的“正面管教”,肯定她的進步,用“媽媽覺得你很能干,你是不是也為自己自豪”之類的句式,姐姐就很開心,也很驕傲。
在這之前,也已經做了將近半年的鋪墊,從睡覺時要摟著我的胳膊睡、到要拍覺、到要一起睡,一步步調整方式,到后來上床了能自己睡,再到現在可以分房,也是慢慢過渡過來的。
記得之前看文章,分房睡不可以強制,否則會給小孩造成心理陰影,這一點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是做到了。另外分房睡會有反彈,可能新鮮感過去就又不愿意了,這時候要多跟孩子溝通,可以語氣柔和但是不能心軟,既然開始分房睡就要貫徹下去,一旦反復就容易前功盡棄。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高,還不覺得有多大變化,但是行為上一旦出現什么改變,立刻就能感覺到,孩子真的在長大。為人父母,辛苦付出,參與到一個生命的成長,最后看著他/她獨立,再目送他/她遠行,這大概就是養育一個孩子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