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不愛看名著,因為總看不下來,覺得枯燥,特別是國外的名著,光是人名,就弄得我一個頭兩個大了。家里放了不少書,比如張愛玲精選,我是貓,文化苦旅,魯賓遜漂流記等等,沒有一本讀完了,除了《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大概讀了兩三遍,電影也看了兩遍,看書的時候,年紀還比較小,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喜歡書里的故事情節,有情人最終成眷屬。我有一個固化印象,那就是巨著里面的愛情80%都以悲劇結尾,好像只有悲劇收場,才能顯得他們的愛情過么偉大似的。所以從來都看不完,天生向往美好的愛情。
喜歡這本書,還有其他的原因。
第一是因為女主角伊麗莎白特別真。男主角達西的性格特別龜毛,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挺討人厭的,其他人都阿諛奉承他,只有伊麗莎白沒有這么做。這樣的女主角挺可愛的。
第二是因為男女主角的愛情浪漫,達西就像一個王子解救了落難的公主,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公主夢,而且男主角人物塑造成功,像一個真正的男人。
第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大團圓結局,看起來比較輕松,不像別的名著那樣,看完之后讓人堵得慌。
不過這本書也是很久之前閱讀的了,最近讀的一些書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白先勇的《臺北人》在老師的引導之下才覺得很有韻味,如何讀書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一本名著讀了也抓不到精髓,其實挺憋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