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維訓練從Thinking Maps開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Part1、低年級孩子的思維訓練規劃

一、了解孩子再開始:一年級的孩子有兩個重要的特征:1.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5-20分鐘,即使到了三年級也沒可能45分鐘都集中聽課;2.游戲是他們的精神食糧,要是學習中找不到樂趣,那么對學習這個事情的主動性就會打折扣。知道這兩點可以把握好思維教育的大方向。

二、思維邏輯型孩子的表現:在教學中,我通過繪畫發現,邏輯型孩子的構圖就明顯不同。他們多喜歡用對稱性的構圖,對數字也很敏感,他們在復述畫面時,會有較強的秩序感。

隨意又舒展的構圖

看完這張構圖比較隨意的風格,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邏輯性較強孩子的畫風吧


三年級孩子作品


中班孩子作品


二年級孩子作品


中班孩子作品

以上的四張作品,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見構圖的對稱性,和之前那張隨意構圖完全不同。

三、從提取信息起,距離一點點被拉開:

思維邏輯好的孩子在“聽”這個環節較容易提取老師講的重點內容。反之,聽了半天都沒明白老師重點在講什么?講了幾部分?所以提取信息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更不要提老師講課的框架是什么?前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什么?

每個知識點之間是孤立的,沒有聯系,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一并打了折扣。

四、孩子思維培養需要規劃好

大部分家長都知道要用1-3年級來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何嘗不是呢?

如果幼兒園沒有接觸過思維類的訓練,那么在小學階段,1-3年級用Thinking Maps來培養孩子思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這三年時間,不斷養成一個習慣、調整、鞏固、養成新習慣……為后面的高年級打下基礎。四年級左右的孩子開始繪制Mind Maps更適合。


Part2. 適合教育領域的Thinking Maps

這幾年,思維導圖的培訓班開了好多,常見是如東尼博贊的MIND MAP,其實思維方面的圖形不止這一種,也不是所有的思維圖形都叫思維導圖。

一、好用的Thinking Maps

所以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更傾向于Thinking Maps的八種圖形。這也是被納入教育改革的思維工具。

Thinking Maps的八種圖形里各部分間的關系是固定的,它們再現了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其中第一個圖形圓圈圖,很適合中班大班的孩子,可以無限發散他們的的思維;而樹型圖、雙氣泡圖、流程圖和橋型圖等逐步引入了分類、對比、先后順序以及類比的概念,可以說隨著孩子們思維的不斷發展,他們對于這些圖形的理解會逐步加深,最終可以學以致用,甚至綜合運用這些圖形。

二、八種圖形分四單元來學

Thinking Maps一共八個圖形,但是仔細看看還是可以分單元來學習:

1. 把用于聯想發散的圓圈圖、用于描述的氣泡圖、用于對比的雙氣泡圖,放在一起更合適,這個單元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多多練習很快就能掌握;

米羅風格畫的思維圖

我們在課堂上用繪畫的方式來進行思維圖示的訓練,因為孩子們參與過,所以很容易理解這些圖形,如下圖:

主題為“游泳”的發散


主題為“水”的聯想


主題為“弧線”的聯想


對“地球”的描述


對“外國人”的描述


對“自己”的描述


比較“交通工具”

以上這些讓孩子們畫下來,很有意思,低年級孩子對文字可能因為書寫的問題,會有些顧慮,可是畫畫完全不存在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畫下來,給自己的思考做個記錄,是對是錯是否合理,一目了然。

2. 用于分類的樹形圖和用來拆分整體與部分的括號圖,難度增加。

低年級孩子對于分類這個概念的理解能力尚淺,經常會分出很有意思的類比來,也通常第一大類不符合邏輯關系,所以分類這個需要不斷的去積累,去練習,去思考。共有兩個難點:一是每個主題會有不同的分類標準,所以所分大類是否是平行關系很重要;二是每個大類下面的物品是否正確。

一只青蛙的整體與部分

也許我們成人覺得這個很簡單,思維邏輯好的孩子會按自己的理解去分類,但是這個對于1-2年級的孩子來說,并非這么簡單,看下圖:

一張有問題的括號圖

這張括號圖的右側有個很明顯的錯誤,一只青蛙的部分,孩子分著分著就少了一些部分,分著分著,邏輯上就“糊涂”了。這個真心需要多多練習。

日常生活中,喜歡樂高的孩子就可以用樂高進行練習,如下圖:

一只火烈鳥的整體與部分

也可以用日常事物進行練習,讓孩子慢慢加深對圖形的理解,慢慢就會運用了。如下圖:

生活中熟悉事物的練習

3. 流程圖和復流程圖

流程圖比較簡單,有些孩子的先后順序會有點小混亂,流程圖用的好,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不會太差;復流程相對難一些,因為有個因果關系,因為什么而導致了什么結果,這個低年級的孩子會容易搞混,需要多練習,多一點耐心。

孩子記憶中的看病流程圖

這里我們主要看一下用來分類的樹形圖,如下圖:

污水的來源分類


物品分類

分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類可能并不是平行列,有些事物可以在這列也可以在另外一列,那么說明分類的標準不明晰,所以做樹形圖時候,按什么分類,如何分類合理是最值得去探討和思考的部分。

下面的撲克牌練習就很好用,用日常熟悉事物去做思維訓練最適合不過了。

撲克牌的分類練習

4. 橋型圖

當孩子們畫橋型圖時,你就能發現,知識面較廣孩子的橋型圖會很長,反之則很短,我個人覺得用橋型圖來做學習知識的類比很有意思,也很好玩。

有意思的類比


首都的類比圖

做類比圖形的時候,你就能發現孩子的知識面是否寬,要是沒有知識面做鋪墊,類比圖形寫不了多少的。也可以考察孩子是否能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通過類比圖形,可以培養大腦對同類信息的提取能力。


Part3.Thinking Maps的家庭操作

一、忘記“思維”,用繪本養熱度

我覺得任何做的好的事情,如果在一開始就功利,未必能走好,能走遠。

思維訓練需要一個過程,一個短期的集訓班頂多了解一下思維的工具,真的加深理解,還需要課后多多練習。

那么在學習這些工具之前,我覺得有一步非常重要,就是培養“愛思考”的熱度,勤于思考,覺得思考好玩有意思,這樣才能慢慢的將工具和實際結合,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多增一份樂趣。

1. 用繪本引出熱度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約瑟夫有件舊外套》

在這個繪本故事中,有一條主線索,就是約瑟夫的舊外套越變越小,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很清晰的流程圖。即使中班的孩子都可以正確的回答出來。

我們可以通過這類繪本去引導孩子們發現“先后”,發現“步驟”,發現“順序”。

2. 從繪本慢慢引入生活

如果閱讀過幾次類似的繪本了,孩子們會對流程這個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

那么我們可以讓孩子去尋找生活中的“流程”:從買菜到摘菜、洗菜、切菜、配菜、烹飪等;從拿換洗衣服到脫衣服、洗澡、擦干、吹頭發等;從起床、穿衣、洗漱、早飯、晨讀、穿鞋、出門等……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讓孩子們去發現去尋找這些流程里的步驟分別有哪些,他們的先后關系是怎樣。這些對于孩子們來說,只需要一些些引導,一點點樂趣,一段段陪伴,就愿意去堅持,去練習,去思考。

3. 生活中熟練后再引入學習中

為什么我也要把引入學習排在生活之后呢?我會覺得孩子們首先是覺得這個事情好玩,有意思才會愿意去做,主動去做,所以要是對學習熱情不特別高的孩子,可以先在生活中練習了一段時間再引入學習,更容易堅持下去,真正的在學習里用起來。

如果一開始就和學習掛鉤,有的孩子會抵觸情緒,孩子對使用這個工具會不那么積極,所以想要孩子喜歡思考就需要多點耐心。


Part4. Thinking Maps在語文學習中的運用

思維圖形作為一種圖示化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學會思考、整理知識點、構建框架、多維度找到聯系等。

其實剛才上面舉例的圖形,很多主題也都是生活中的,那么在學習中他們的運用有哪些呢?

1.用來拓展英語詞匯量

發散出的詞匯

上圖通過發散,輔助有道詞典,拓展了和雞有關的詞匯。

褲子的詞匯拓展


句型練習

2.語文課文內容理解

以下這個圖形其實是蘇教版一年級教材里的一篇課文,也是去年的一張老圖了,我們當時按自然段來梳理課文,慢慢理清之間的先后順序還有主角、關鍵詞等。第4自然段還配了一個小小的流程圖。

通過這個梳理,之后女兒背課文很輕松,這個不是仗著她“年輕記性好”,而是因為文章脈絡都理順了。

當時女兒剛接觸Thinking Map,我們就用她熟悉的氣泡圖來做,要是她全部學完了八大圖形,應該選用括號圖更適合。

隨著孩子對圖形理解的加深及運用的熟練程度 慢慢會找到自己喜好的思維方式,所以一開始可以不用拘泥與形式。


用于課文梳理的氣泡圖

3.搞不清的同音字等用雙氣泡圖

適合做同音字的雙氣泡圖

女兒用了這個圖形來分辨同音字,一直沒有搞混過,很好用,也很簡單,本身繪制圖形就是一個很有樂趣的事情。

4.拓展知識面的橋型圖

量詞的復習

期末考試,學校發的復習資料往往是歸類的,有些孩子會用錯量詞,用類比圖來檢測孩子量詞的掌握情況很好玩,因為孩子們都特別努力的想多寫幾個量詞,比比誰最厲害,于是完全無壓力就復習完了。

同樣,用這個來做錯題集也不錯,要是有同一類的錯誤,放在一起看看,想想,說不定就解決了一整類的問題。



Part5.搞不清這些個圖形,可以先從要點圖入手

“要點圖”就是把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分類歸納,特別適合繪本閱讀時候進行,大家不妨和Thinking Map一起練習起來。

《敵人》要點圖


《母雞蘿絲去散步》要點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