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坡
在不熱衷閱讀前,壓跟不知道還有“世界讀書日”這個日子,而今年的4月23日,因著閱讀,這個日子便看起來格外鮮亮,格外與眾不同了,因為,我和許多同頻的朋友一起,走在了“閱讀”這條路上。
我始終以為自已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就比如,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我會去借比我大十多歲的表哥表姐們看的書,一本厚厚的《中國民間故事》、《中國花鳥蟲魚的傳說》,讓我讀的如癡如醉,常為故事里人物的奇遇感到驚詫,也為那些為了大義化身為另一種生物的人唏噓不已,“世上真的有神仙嗎?”那樣的無所不能,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十歲左右的一個周末,中午我自告奮勇的告訴父母今天的菜由我來主勺,請他們在客廳安心等待,菜好后我自會盛過去。記得特別清楚,醋溜西葫蘆,農村的土灶,我湊好了柴,熱好了油,倒進了西葫蘆,放好了調料,然后心想,等它炒熟還有個過程,待我先看幾頁書,于是便坐在灶邊的凳子上看起了書,一看,就等到了媽媽來廚房來看菜,一看,菜還沒熟,灶里的火卻早滅了,而我,還沉浸在書的世界里不知今夕何夕呢。父母對此哭笑不得,但對于由于我看書忘了炒菜的這件事卻沒有絲毫責罵,身為小學老師的他們,深深知道閱讀對孩子的好處,而對于自家有這樣一個愛讀書的孩子,估計他們心里也是竊喜的吧。
升入初中后,我第一次擁有了學校圖書館的借書證,每天課外活動時間,都可以去圖書館借書,我象一條小魚投入了大海一樣歡欣,同時也發現了原來文學的天地如此廣闊遼遠,一個猛子投身進去的后果,就是小小年紀有了偏科現象,語文越學越輕松,數理化越學越不懂,待從未制止過我閱讀的父母發現已為時已晚。
到十五六歲左右,我迷上了武俠小說,記得有一個暑假,一個人在家,早晨起床后,便拿著一本看了一半的《倚天屠龍記》,來到院里邊曬太陽邊看書――山區的夏天還是頗有幾分涼意的。于是,我背對著太陽,斜靠在椅子上,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我也漸漸轉動著坐在椅子上的方向,精彩的故事情節讓我忘了時間,忘了吃飯,直到這本書看完,站起身才發現太陽已經西斜,揉揉發酸發脹的眼睛和早已饑腸轆轆的肚子,不禁啞然失笑,書中的俠義世界固然讓人意猶未盡,但也不至于讓人廢寢忘食到這種程度啊!
上大學的兩年,反而成了我閱讀斷崖式下降的兩年,那時候剛開始高等教育向市場轉變,我被錄取的學校遠離學區本部,這個偏僻的地方,沒有圖書館、閱覽室,有的只是同學們或舍友們偶爾傳看的一些諸如《讀者》、《青年文摘》這類的雜志,再加上手頭也沒有多余的錢用來買書,現在想來,那兩年的光陰實在有些荒廢。
參加工作的幾年,剛剛從學生轉為成人,加上辦公室年輕人居多,日子便在燈紅酒綠的應酬中度過了,也有看書的時候,不過那是業務書,考職稱的學習書,而浮躁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以至于一個會計初級職稱考了兩三年才通過。那個時候,周圍沒看到有人在用心的閱讀,就算心田荒蕪,卻也不知道采用何種方式,才能讓它恢復充實豐盈。
緊接著是結婚,不幸的是十年后卻因兩人不同頻走出了圍城。那段時間,人生沒有方向,內心昏昏噩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整天象個行尸走肉般,往來于家和單位,如果不是身邊呀呀學語的孩子,告訴我還有責任在身,我都不知道自已還能走出夢魘。
鬼使神差的,走進了書店,買了兩本當時教女性怎樣做人的雞湯書,也算是有了一種心理寄托,按書中的指引,提示自已,任何一種苦難終有結束的時候,過程中,需要自已耐心等待;張德芬的心靈療愈書,《遇見未知的自已》系列,讓我在心情低落、煩燥時,遵從內心,向內檢視,找到那個平和寬厚的自已;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告訴我“母親”這兩個字,不僅意味著一個稱呼,還意味著愛和責任,以及如何更好的教育;孫皓輝大氣恢弘的《大秦帝國》,讓我看到春秋戰國時期那些遇到困難百折不撓,甚至舍身取義的英雄豪杰……看完這些書,心頭似有一股濁氣排出,心里敞亮和寬敞了許多,也感覺到久違的對未來的希望又悄悄回到了身邊。
甚至在考中級職稱復習階段,也忍不住將七本《明朝那些事》給看完了,常常都是晚上復習完后,臨睡前,抱著就翻幾頁書的心理,打開了書,而不自覺的,一看就夜已經很深了,那段時間,心里常常愧疚,怕看閑書影響了學習,萬一考不過那才叫遺憾,但又實在忍不住好書對人的吸引,好在,天遂人愿,中級職稱在兩年兩個考試季,順利拿下。
嘗到了閱讀甜頭的我,更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時間,上下班等車時,坐車時,中午午休時,睡覺前,都成了我見縫插針的讀書時間,而我讀的除了紙書,大量的來自于電子書――實在是現在的智能手機太方便啦,隨時隨地,拿出手機就可以看了!阿來的《藏地密碼》,姜戎的《狼圖騰》,都是在手機上完成了閱讀。來自電子書的讀物,寫作水平則有些良莠不齊了,開始的時候,沒有選擇的拿到就看,什么穿越,仙俠、玄幻,言情,象乞丐一樣饑不擇食,慢慢的,對文章有了辨識,也知道了不能無原則的看低質量的書浪費時間,于是,看小說,便開始關注作者,也更多的從網上看別人推薦的書,視線又回歸于紙書。
這一兩年隨著裝修新房,逐漸接觸到整理、收納一類的書,《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小家,越住越大》,這類的書,對我這樣一個家務菜鳥,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存在,相見恨晚的感覺!
去年,偶然的機會,被一位好友拉進了一個叫做“有伴讀書”的群,聽到、看到了許多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正面管教》、《不吼不叫才是愛》、《傾聽孩子》、《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這幾本書都是倡導如何更好的科學的愛孩子和教育孩子的,雖然并不是每本書都從頭至尾的看,但一有空就聽一段書,收益也是蠻多的。除了自已看,還可以聽到大咖們對某本書的精讀、講解,這樣比自已一本本的讀,即節省時間,又能獲得高層次的思想碰撞的火花,而更重要的是,認識了許多熱愛閱讀的年輕女性,在她們面前,自詡熱愛閱讀的我馬上顯的不夠看了,她們除了每天讀書外,每周自發組織閱讀小組進行學習,每月還有主題閱讀讀書會分享讀書心得。說實話,比起她們有組織有紀律的閱讀,我的自由式閱讀就顯得進度緩慢了,但,只要進行著,沒有停止,就會有收獲和進步。
看到那句話:閱讀,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我們不能阻止了自已,還有孩子邁向高貴的路。閱讀,讓人的精神世界,一下子變寬廣了,變豐富了,讓人忍不住的,就想把自已的閱讀歷程,付諸于筆端,這,算不算一種閱讀的輸出倒逼輸入呢?
未來,肯定還會把閱讀繼續熱愛下去,并且影響和帶動孩子,也喜歡上閱讀,因為,閱讀,實在是太美好了!
============================
后記:這是在今年4月24號寫的一篇小文。今天發在這里,不知有沒有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