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過了短短幾天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還來不及回味
就到了返程的日子
此時
#你的返程行李箱被媽媽塞了什么#
一躍成為微博的熱門話題
網友們紛紛曬圖
有饅頭、大米、土雞蛋、餃子餡、燒雞……
對于不曾經歷過返程
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
可能覺得很好笑
但對于我們這群每年或者每幾年經歷一次返程的人來說
塞滿行李箱的不是土特產、不是洋氣貨
是愛、是滿滿的牽掛與不舍
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媽媽就在念叨,“離家這么遠,回來一趟不容易,請幾天假再去上班。”
我收拾著衣服對媽媽說,“前幾年都是因為大雪封山,高速封路,走不了才請假的。今年回來一片雪都沒下,得按時上班!”
媽媽嘆了一口氣,開始給我行李箱塞東西:“這是今天煮的珍珠雞,肉很嫩,我讓你爸用保鮮膜包好帶去熱了吃;牛肉也是我煮好的,到時候想吃直接切片炒或者涼拌!”
“媽,不拿了。這些東西常州都有,到時候我直接買就好了!”
“常州那邊的肉哪有咱們這兒的好吃,帶著!”邊說媽媽就把包好的幾小包肉裝到一個大的塑料袋塞我行李箱。
“那邊是你爸爸帶回來的幾袋貢米,很香,給你也裝點。”老爹終于按捺不住了,“這些常州又不是買不到。”我也跟著老爹附和道,“是呀,還增加了我行李的重量,到時候要拎不動了。”
“那算了吧!”,媽媽只好作罷。
“明年你不要回來過年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媽媽突然冒出一句。我愣了一下,“那去哪兒過年?”
“去你婆家!別再這樣來回折騰!”
(我心里的os:哪兒來的婆家,要是明年年底真沒婆家我媽是不讓我回家過年的節奏了嘛!)
“恩,我爭取!”
總之,這是親媽!
第二天一早出門,媽媽又開始洗水果塞我包里。
“冰箱里還有一條炸好的魚,你要不要帶著?”我真是哭笑不得,爸爸終于發話了,“常州的魚不比我們這邊的新鮮呀!”
“媽,不用再帶啥東西了,行李箱都塞滿了。”
我媽反駁,“里面不大部分都是你的衣服,以后回來少拿兩件衣服,反正也待不了幾天。”
(如果行李箱再大點,估計我媽還要塞油餅、麻花、芝麻醬、枸杞、糖、干果、胡麻油……)
侄女一邊寫作業一邊問我,“姑姑,你是不是過年就回來了?”
“姑姑爭取年中間也回來!”
(侄女很小的時候對于過年的概念就是我回家了,年就開始了。因為每年基本上只有過年我才回家。)
臨出門,給了爸爸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只希望他們身體安康!給侄女一個香香的吻,只希望她健康快樂的成長!
《離開了寧夏,沒有一個肩頭可以并行》
回一次家
就獲得一次重生
經歷一次從母體溫柔又殘酷的剝離
七種道別的場景掩飾著同一種傷感
常州從北到南
不是第一次走
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誰又能說,幸福不是
手拉手,暮色里,迎著風,向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