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時候來說,活著,比死了更難。決定死,只需要一瞬間的鼓足勇氣;而堅持活著,則需要萬般忍耐和委曲求全,需要更大的耐心及堅韌。
這個道理,一開始的程聞道,是不懂的。不光是他不懂,楊秀,李蓁蓁更不懂。天天為了報仇,這三個人作天作地,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韜光養晦,也不理會“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類的名言,就一門心思把自己往死路上作。然后作為結義大哥的高劍雄,一直在力挽狂瀾,幾次救這幾個童年玩伴于生死。
可另外兩個結義兄弟完全不在乎,郡主李蓁蓁更是不把我們高大人放在眼里,也不想想自己瞬間家破,哪里還有別人可倚仗。高劍雄偷放聞道,為楊秀劫獄,想娶蓁蓁免于明德打壓,把自己搞得一身傷,郡主都已經當官妓了,還是一股傲氣,天天沖我們委屈求全高大上發脾氣。
前幾集的觀看體驗是,高大人好帥,高大人好善良,高大人好有情義,而聞道——蓁蓁——楊秀,你們幾個看得姐姐想打人。
這部劇良心在各個方面,演員都實力有演技,現場收聲,非常真實,也顯示出大家不俗的臺詞功力,劇情有邏輯,一點不腦殘,人物性格變化自然,而不是靠化妝來體現的。
特別是主角程聞道的心理變化軌跡,幾入少林又幾出少林,從心有掛礙到心里無私天地寬,從隱有慧根到徹悟了然,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得道”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有許多的波折,難舍,是對人性的考驗,然而終究,程聞道做到了,而且并不是得道即意味著薄情寡義,而且更懂得民生大義,為“高僧”,甚至是“少林”,重新下了一個定義。
? 看 《少林問道》,我腦海中盤桓不去的是“五人墓碑記”,天下之大,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楊秀感覺就是那五人中走出來的角色。開始就敢于為程家出頭,雖然表現的有點中二,徹頭徹腦書呆子,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一直都不謂強權,而且保持讀書人清正傲骨。在洛陽,用楊秀名號籌款這場戲表現得讓人擊節贊嘆,款,要籌,但名節要清白,不說謊不屈就,看到此處,我才真敬佩楊秀。
大反派高育良書記出演,出場時簡直驚喜。老戲骨就是不一樣,奸臣也不是一味地奸詐,也有他的仁義道德,而且到最后,明德只是一個無奈的父親。演的非常好,角色十分有層次,在嚴世蕃面前,從希望聞道不要摻和厲聲威脅,到不得不打聞道,打了幾杖怕聞道被打死冒死承認父子關系,得罪嚴世蕃。明德大人從讓壞的讓人咬牙切齒的boss ,到讓人心疼的父親。曾經那么想活著,不惜各種威逼利誘少林,視別人性命為草芥,為了要救兒子性命而犧牲那一幕,我看哭了。
總之,這部低調的良心之作,絕對是今年你不容錯過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