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肌無力的癥狀有很多,重癥肌無力發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體酸脹不適,或視物模糊,容易疲勞,天氣炎熱或月經來潮時疲乏加重。隨著病情發展,骨骼肌明顯疲乏無力,顯著特點是肌無力于下午或傍晚勞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減輕,此種現象稱之為“晨輕暮重”。
90%患者的首發癥狀為一側或雙側眼外肌受累,表現為上瞼下垂、復視,少數以講話弱、帶鼻音以及肢體無力為首發癥狀,癥狀在夜間睡眠或長時間休息后消失或明顯改善,活動后癥狀出現或加重,具有晨輕暮重的現象,隨著病情進展可逐漸出現面部肌肉、咽喉部肌肉、呼吸肌肉,以及全身各肌肉的受累,出現相應肌肉無力的癥狀。
1.眼外肌受累表現。一側或是兩側眼瞼下垂,復視,斜視等。(單純眼瞼下垂型稱為“上胞下垂”或“睢目”、“浸風”、“目瞼下垂”、“瞼廢”等,是重癥肌無力表現最多的一種類型)我們可以看到病人眼皮抬不起來,因此眼裂變小,或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眼球轉動不靈活,甚至不能動,看東西成雙影。
2.面部表情肌和咀嚼肌受累表現。閉眼不緊,病人面無表情,常常見到苦笑面容,稱為“面具樣面容”,有的不能鼓腮不能吹氣,吃東西時咀嚼無力,尤其是進干食時更為嚴重。
3.四肢肌群受累表現。上肢受累時,兩臂上舉無力,梳頭、刷牙、穿衣困難;下肢受累時,上、下樓梯兩腿無力發軟,抬不起來,提東西時下肢感到疲勞無力,上臺階或上公共汽車困難易跌倒,下車或下樓時易跌倒,蹲下后起立困難,行走困難等等。
重癥肌無力中醫辨證施治:
一、眼肌型重癥肌無力辨證思路及治療方法
在中醫上,眼肌型重癥肌無力屬于“瞼廢”、“視歧”、“雎目”,眼瞼屬脾,脾主肌肉,眼肌型重癥肌無力又被劃分到風痿的范疇,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氣脈絡淤阻,致胞瞼肌肉經脈失養而廢。六神守中湯健脾益氣、溫升舉陷為主,論治腎脾兩虛、氣血虧虛所致的眼瞼下垂、斜視、復視等癥狀。
二、全身型重癥肌無力辨證思路及治療方法
脾主肌肉、四肢,因此“脾氣虛則四肢不用”,重癥肌無力全身型屬“肉痿”,脾胃兩虛則導致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導致全身疲軟無力。六神守中湯以補益脾胃、升陽舉陷為主,論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全身性疲軟無力。
三、重癥肌無力危象辨證思路及治療方法
患者脾病及腎,腎不納氣,氣難歸根,甚或大氣下陷,而出現肌無力的危象,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費力、吞咽困難的現象,六神守中湯治療時,主張補氣固本,復其元氣為主,虛以補之,損者益之的宗旨,論治肌無力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