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得到首頁有條音頻,講如何讓自己獲得“幸福感”? 文章從技術的角度,分享了一種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實操方案---“心流”。它指的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的某件事情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從而體驗到的一種幸福的精神狀態。“幸?!倍?,是多少人渴望得到的啊。百度定義,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喜悅快樂與穩定的心理狀態??梢姡腋J莵碓从趦刃牡囊环N感受,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所以只有內心得到滿足才會讓人感到幸福。
我覺得幸??梢酝ㄟ^兩點獲得。第一是,通過自我催眠獲得。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怎么降低呢,其實說到底就是自我催眠,我不爭,目攀比、不追逐虛榮,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然而,現實是殘忍的,他告訴你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這樣你也得通過催眠告訴自己,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我沒有華麗的大別墅,卻有溫馨整潔的家和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我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卻有很多和睦相處、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我沒有奢華珠寶、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很多人事業有成,有家有錢有房子卻仍然感覺不幸福,那是因為他們不會自我欺騙,放縱自己的欲望去追逐不是那么簡單得到的東西,因為太高的目標得不到即時反饋,所以才會覺得不幸福。
奇克森特米哈伊認為,通常當人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時更容易產生心流,尤其當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這是因為,對于喜歡做的事,人們會更愿意集中精力;而具有探索性,則使人產生好奇心與新鮮感,進入一種“狂喜”的狀態,也就自然體會到了幸福。我個人也是覺得是定一個目標,做喜歡又有挑戰的事情,是另一個可以讓人感覺幸福的原因。設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并主動尋找反饋。目標越明確時,人們對于自己能否勝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夠專注地努力。試想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或者一直做簡單的、毫無挑戰的事,那幸福感就不會來得那么順利。其實我們做大多數事情,都是剛開始做的時候覺得沒意思,投入一定時間學習之后才會覺得有意思,也就是因為,面對挑戰,我們的生活才充實,不會去想那么多煩惱的事情。而挑戰成功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確實讓我們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