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理搬家回到京城兩個月,給孩子轉學到體制內學校一個月。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慢慢轉化。
女兒上二年級,以前讀創新教育學校,學校以玩為主,沒有作業,沒有考試。二年級沒學拼音,她會寫的字不超過一百個;算不清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英語只會唱幾首英文兒歌。她身體健康,兩年沒有感冒過,爬樹、下河、會騎各種滑板,會各種玩法。
每天回家,孩子就在村子里找同學玩。孩子快樂,大人也輕松,好像一切都很好。
回到北京,搬進公寓,活動空間縮小。放學后在樓下玩,基本沒有二三年級的孩子,因為他們都在寫作業,她和四五歲孩子玩得照樣開心。放學后她只想玩,但又認為沒什么好玩的。
每天放學回家我問她在學校學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事嗎?她就講班里同學誰和誰又打架了。
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里,一切都被放大。我們開始問自己:第一,選擇這種學校是正確的嗎?第二,我們可以保證給孩子一輩子的快樂嗎?第一個問題我們不確定,但第二個問題是肯定的,我們不能保證給孩子永遠的快樂。
童年是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再加上她身體好、運動能力強,回到北京有大量的精力無處釋放,我們覺得讓她回歸體制內教育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已經錯過公立學校的轉學期,我們開始考慮私立學校。看好一個不錯的私立學校,二年級的面試有考試,孩子從來沒做過試卷,結果自然不理想。面試老師說雖然孩子卷子做的不好,但孩子心態很好,需要自己補習,覺得可以了再來學校測試下。
我們于是開始了每天課后兩個小時的私教補習。
補習一個月,又聯系家附近的一個私立學校,校長和招生老師都很好,接納了孩子去插班,并且把她安排到一個年輕班主任的班里。
從10月12日開始上課至今快一個月,孩子從不會讀漢語拼音,到基本能讀寫;從英語在班里考最后一名,到考一百分;數學考試基本都在九十多分。
從開始每晚回家做作業到11點,到現在10點前完成,知識一點點灌輸進她記憶里。
孩子很充實,也很累。早晨六點起床去坐班車,晚上十點寫完作業休息。我們在心疼她的同時,也自問:每一個孩子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
她每天都在一點點進步,老師們都會為她加油。她在學習并掌握知識后,也獲得了闖關成功的樂趣。
上學,可能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因為,人生也是這樣:有苦有樂,而不是一味的都是甜,在苦中才能體會到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