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作為分享嘉賓參與了谷歌商業社區組織的BizFest。BizFest是由GBG社區組織,包含技術分享、面向創業者的workshop以及領袖精神分享等等商業技能的年度活動。參與者通過參加BizFest,能夠學習到如何運用谷歌的技術,開啟并且規模化他們的事業,與此同時發展自己的商業能力。
如何快速找到產品創新方向
這是我的分享題目,1個小時的時間包含分享+互動工坊。由于人數較多同時場地空間有限,這一個小時我主要以分享為主,同時2個小練習互動。整個分享圍繞谷歌風投開發并推廣的為期5天的針對初創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的流程方法:Design Sprint(設計沖刺)。這是一個集思考、設計、分析、產品原型產出為一體,讓產品設計團隊與相關用戶無縫對接,開始應用于硅谷初創企業產品設計當中,后推廣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當天分享分為三個部分:什么是設計沖刺?為什么要設計沖刺?設計沖刺中國做了哪些本地化嘗試?
什么是設計沖刺?
設計沖刺包含了三個核心理念,和一套循序漸進的流程框架和一個工具包。三個核心理念分別是,以人為本、快速迭代和驗證式學習。這些理念最早源于設計思維,敏捷開發和精益創業。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所有創新都應該基于人的需求,設計思維的代表機構是IDEO,代表案例是IDEO購物車設計。敏捷開發的核心理念是快速迭代,小步快走,迭代增量開發,代表事件是2001年敏捷宣言。精益創業的核心理念是驗證式學習,通過最小化原型快速驗證市場反饋,代表案例有 2008年Dropbox,以及最近馬斯克的地下隧道項目。這些方法本身在谷歌內部非常流行,2010年 谷歌員工Jack Knapp提出設計沖刺概念,并開始將這套流程產品化。
設計沖刺同時還包含一套五天流程框架,每天的具體任務和工具包,從而創造了一個沉浸式、專注的、有明確截止日期的工作環境。
為什么要設計沖刺?
“評價恐懼癥”是一個心理學概念,當兒童長大成人,社會化以后會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害怕將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或作品展示給大家,這種恐懼會限制人們的創造力,同時變得保守。也許你有一個很棒的想法,但并不愿意分享給他人。其實每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都會習得這種評價恐懼。心理學里有另外一個概念叫“引導性掌控”,是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他通過一套設計好的流程幫助人們克服心理恐懼,比如怕蛇、高空恐懼等。比如:他讓怕蛇的人先通過玻璃看蛇,在讓他們站在門口看蛇,接著穿上防護服進入有蛇的房間,最后讓他們去觸摸蛇。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后,那些克服了怕蛇心理的人會習得一種自信。當他們回到原來生活中,在遇到挫折時也將比以往更加自信。設計沖刺也是通過一系列設計好的流程框架,幫助個人和團隊克服評價恐懼癥,獲得創新自信。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一個理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很多創業者或產品人會從一個偉大的創意開始,然后組建團隊,開發產品 最后上線。但這個周期一般都會比預計要長,很多時候,一旦產品開發進入軌道,停下腳步重新思考原有想法幾乎不可能。團隊會為一個壞點子浪費許多時間,一旦成品問世就說明最后一條退路被切斷了。而設計沖刺讓受訪用戶直接體驗創意,然后迭代。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骰子游戲是另一個比喻,如果給你一次機會投骰子游戲,投出六就給你一百萬,否則就輸掉一百萬。很多人都會猶豫。但如果給你十次機會投出六,很多人都會試一下,因為成功機率大大增加了。同樣的道理,有限資源的情況下,一個項目的成功機率來自于投放市場驗證的次數。設計沖刺正是為速度而生。
摸著石頭過河
2016年,Snow、Jade、Ning 一起發起了設計沖刺中國,在中國推廣創新產品與創意方法。正如改革開放初期的名言,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積累了三個主要的經驗:更靈活、能存檔、易傳播。
更靈活:國內組織設計沖刺的時候客戶都會要求,能否更快、更短,一般三天時間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長度。我想可能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996文化與創業精神,無論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國人熱愛工作,尤其在互聯網行業。第二、精英文化,很多創始人或項目總監都是身經百戰,這些人更關注結果而非過程,他們需要更快知道結果,而且很有可能很多問題他們自己就能獨當一面。根據不同問題靈活調整設計沖刺的流程,甚至舍棄這個名稱,更靈活的去適應國內公司的創新需求。
能存檔:沖刺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但最后驗證結果只呈現了一小部分,如何把過程中的點子和內容積累下來也非常重要。我們自己開發一套沖刺畫布工具,用來存檔設計沖刺工作坊的成果,便于歸檔和分析。
易傳播:還有一個本土化嘗試與我個人經歷有關,我們加入了一些TED式演講方式,用故事化的方式傳播創新與創意。目前采用的一個結構是發明家系列:從問題入手,接著展示Demo和描述解決方案,最后陳述用戶反饋數據和下一步計劃。
人人皆可創新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創新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發明家,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善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并不斷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