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讓我們堅持下去
無法堅持的本質是:
在堅持這項技能上就缺乏足夠的訓練。
在堅持的事情上缺乏足夠的動力。
我們該怎么訓練自己堅持的能力
人,總是害怕挫折的。
我們發現,周圍很多人都會這樣。一件事情做不好,就不再做了。大多數人在經歷失敗后會有兩種選擇:一個是繼續改進嘗試,一個是放棄。其實這兩種選擇并無優劣之分,但無論哪種選擇,失敗后的挫折感必然引起我們心情的沮喪,只是沮喪的程度在不同的人和事上有區別而已。
沮喪這種情緒是我們討厭的,但它卻是生命豐富多彩的重要基礎情緒。試想,人如果不會變得沮喪,那么人也將很難在遇到失敗后做出改變,更多的人會更長的時間堅持原來的選擇和方向,這種堅持并不好,反而會最終在死胡同里不出來的概率也將大大增加。在死胡同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在其他方向嘗試的可能將會降低,這對整個人類物種的進化而言,是有害的。
所以,從整體上去看,挫折后的沮喪情緒并不是一種有害的情緒,反而對人類的進化和豐富多彩的選擇而言是有益的。如果您跟著上面的文字能夠理解這其中的奧妙,那么我想和您分享一句話:
沮喪并不是一種不良的情緒,接納沮喪,它和開心的情緒沒有什么分別。同樣,也請接納那個沮喪的自己,接納那個害怕挫折、害怕挫敗感、害怕沮喪的自己,它并不比別人差,并不渺小,也并不是懦弱的表現。
對于人的行為分析,也希望大家能夠融合生物的情緒去思考,因為那是最本我的驅動力。脫離情緒談行為,都不靠譜。而人所有的情緒生而平等,接納它們,接納所有的情緒,接納自己。
如果上面的文字,我們能夠達成共識,認可害怕挫折是一個既定事實,不僅僅您有,我有,我們所有人都有,它是人類進化的必須情緒。那么,請在失敗了,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那么強烈的譴責自己,憎恨自己,排斥自己,好嗎?因為過于強烈的譴責、憎恨、排斥會讓本來有益的堅持變得困難。
但僅僅在堅持這件事,沮喪的情緒的確是有弊的,因為它會讓我們放棄堅持,去尋找新的方向。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其實道理很簡單:
降低在堅持的途中產生沮喪情緒的可能性
既然沮喪的情緒對于堅持是有弊的,如果我們能夠有效降低沮喪情緒產生的可能性,就相對來說更能堅持下去了。
我們要知道,堅持做一件事情實際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堅持的能力,一個是堅持的動力。堅持的能力越強,對動力的要求就相對低,堅持的能力越弱,對動力的要求就相對高。
所以,當我們訓練自己堅持這項技能的時候,就可以有選擇性。
- 選擇更容易的事情去堅持。事情本身容易了,做起來也就沒那么困難,也更能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如果堅持的事情本身就非常困難,那么還未堅持,嘗試幾次就已經多次失敗,沮喪之情就會開始產生,過不了多久,就會選擇放棄,堅持也就無從談起。
想想很多人,一開始給自己定的目標都是:每天看10頁書,每天記100個單詞,每天跑10公里,每天做50個俯臥撐。這些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異常困難的堅持目標。最終,痛苦如自己,做著做著就不想做了。
我理解這一點之后,在進行肌肉練習的時,給自己最開始的目標是,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撐。當自己的肌肉適應了之后,再增加一定的量。如此往復,良性循環。
在練習堅持力的時候,請選擇相對簡單的事情去做吧。
- 選擇有強烈動力的事情去堅持。既然堅持力不夠,那么勉強去挑戰那些興趣不大但是應該做的事情,可能就會比較困難了,例如:看一些值得深入學習的非虛構類書籍。堅持力不夠,動力亦不足,堅持必將在一開始就寸步難行。
例如:我很喜歡廚藝。所以,每周學習一道新的菜式,我就非常感興趣。也堅持了比較久的時間,每每看到家人吃到新的食材的時候,從他們開心的表上,我獲得到了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再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更進一步加強了。如此往復,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