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高考已過去,成績也已新鮮出爐,幾家歡樂幾家愁呀。關于高考的話題依然像盛夏的氣溫炙手可熱。我想起了一個關于撕書的片段,姑且聊之吧。
那是幾年前看<<舌尖上的中國>>,其中有寫到一位安徽媽媽辭職專門為女兒陪考,一天匠心獨運,為女兒變換花樣烹飪美食。以前看每集時,已近深夜,每每被祖國博大精深,五湖四海的各方菜系,自家小廚菜品誘惑的垂涎好幾尺。但此次我的食欲不再被惑,反而深感沉重,介紹的菜式我也覺得味同嚼蠟。因為我看到一個場景,高考那天,超級大巴車浩浩蕩蕩,不少學子命運改變之夢開路啟航了。幾天考畢,高層建筑學習樓幾層如導演好的,幾千人一個標配動作——把課本撕碎,從窗戶扔下。樓間空地早已雪白滿地,相伴的還有如卸重負的歡呼聲和開懷大笑......
后面好聽的男生畫外音沒入我耳,我深深被這一地雪白刺痛了眼和心!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再不濟,也是莘莘學子們改變命運的敲門磚,怎會被泄憤般撕碎?!我讀書不算太多,但十分愛惜書,書本無價,堪比珠寶。我是萬萬下不去手的,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
難道他們不知道嗎?我想也許是極度的痛苦終于無須再忍時的舉動,告訴我們學習痛苦,他們的學習尤勝!之后才知道毛坦中學是高考名勝,看著他們的高中備考的生活讓我想起一個詞——殘酷。頭埋案邊堆積如山的資料,“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類似標語殺氣騰騰,這里我沒有感受到學習和思考的快樂,只看到一個個本應豆蔻年華最朝氣蓬勃的生命被壓賽入高考機器生產線中。撕書也是他們的無奈,憤怒,生命活力被壓抑扭曲的變形出口。
頓時悲從中來。所以有時看到有學子上大學后不適退學,荒廢時光,甚至抑郁自殺,也不足奇了。因為家長學校社會重視學習成績遠勝于生命教育,品格教育。前者也許可以逞一時之強,但后者可保駕護航一生。欣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覺醒呼吁,比如之后文章會欣喜提到的尹建莉,賞識老爸周弘等等,我相信那一地的雪白會成為歷史的片斷一去別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