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的病源,全是疏泄偏盛,收斂不足。疏泄偏盛,最傷陰液,然后疏泄可不偏盛。
收斂之氣,肺金主之,脾胃為肺金之母,脾胃足,肺金之收斂方足。中氣在脾胃之間,故治溫病之要,在養陰液保陽根,尤要在保中氣。
必津虧熱起、燒著肺家,始可用清涼之品,以泄熱保肺。必津虧絡澀、氣機阻塞,始可兼用去滯之品,以活絡清氣。必津虧熱盛、熱積胃家,始可稍用寒下之品,以清胃。
《內經》曰:溫病虛甚者死。因不能用補藥之故也。雖不能用補藥,然相火下降,熱回下焦,津液續生,藏住相火,津液生而相火藏,中氣自能回復,即是天然補藥。所以大散大寒固是錯誤,大補亦非所宜,補則氣機益滯,中氣益難回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