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語學習困難者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差到最高只能考八十分的。一種是卡在一百到一百二的瓶頸口的。
對第一種同學,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背單詞、看語法。這種同學很好提高,之所以最高只能拿那么丟兒分,是因為沒有基礎。單詞意思不知道,語法不懂,所以句子理解不了。
我死黨就是第一種人,但是她在后期逆襲成了第二種一百一的人。在高三前,她英語的最高分只有76分,沒有英語,她能在班上排前十,加上英語,能被甩在30名后。
她的逆襲之路是從高三開始的。每天固定的二十個單詞,每天固定四十分鐘的語法學習時間。不懂的語法她會問我:句子的成分、分解、語態、時態、語氣、句型……課本的原句,閱讀題的難句……慢慢的,成績有了點點提高,然而試卷一難她又會被打回原形。
沒辦法,英語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還好,她沒有放棄,還好,付出有回報。在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英語成績飚上了一百一十一。到最后的高考,一百一十九。
沒有捷徑,沒有速學,都是實打實的學習,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第二種,是最難的。卡在瓶口,不上不下,最難受。絕癥嗎?不是的。
說實話,我剛開始就是第二種人。認真考一百一十多,馬虎考還是只有一百一十多。然而瓶口出來后,最高分有138。
先分析自己的試卷。第二種人的試卷往往有兩種:一種是,細分每個大題,分都扣的不多,加一起來就多了。另一種就是集中死在某一大題或某一類題。
第一種人有點難,唯一能做的就是刷題。然而效果一般般。第二種就要對癥下藥了,從聽力、閱讀、七選五、完形、語法填空、改錯、作文對癥下藥。
聽力:先說聽力練習中的技巧。第一遍聽:直接做題,核對答案訂正。第二遍聽:帶著答案聽題目,看看是否能聽到答案。第三遍聽:字字聽,句句聽,一句一句重復,直到都聽清聽懂為止。第四遍聽:通聽全篇,再做一次。考試時答聽力題的技巧:先看題,圈出關鍵字(人名、時間、地點……)。聽的時候重點聽關鍵字,但同時要明白句意,畢竟很多時候答案不明說,可能用了另一句子或詞語來表達。
閱讀理解:先看題,圈出關鍵詞。看全文的時候可以快速閱讀,找你圈出的關鍵詞即可,答案就在關鍵詞的周圍。同時,養成習慣,在原文答案所在地方做好標記,方便后續檢查。對于綜合性的題目,要細看開頭和結尾。
七選五:看選項,圈關鍵詞和表達結構的詞(first、second、third……)。大部分七選五的出題順序都是:開頭段落來一句總起句,中間三段的分段各取“前中后”三個位置,最后面來個總結。知道了結構,選項就不難了。稍微需要耗腦子的就是中間三段,這三段的關鍵就是你圈起來的關鍵詞。
語法填空、改錯:沒有捷徑,考的就是你的語法,所以,回去看語法書去吧!
作文:從哪拿分?字跡工整、結構清晰、復雜句。好看的書面真的能加分,不騙你。不需要你的字多好看,只要看起來干凈整齊就夠了。結構很簡單,三段,總起、細說、總結,注意不要偏題。復雜句無非就是用幾個it的句式,或者高級的從句和搭配。有些同學可能考試時一下想不起來,教你個方法。拿到試卷先看作文,然后構思一兩分鐘,思考大概需要寫哪些內容和句式,再回去按順序做題,做題途中標記一些語句,一些你在作文里用得上的句式。說白了就是巧用試卷內容。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單詞。好多同學,不論成績好壞,背單詞都很頭疼。背了忘、忘了背成了通病。不知有多少同學知道“艾賓浩斯遺忘定律”?對的,對于我們學習過了的單詞要定時復習,包括其他需要記憶的知識。科學還表示,不經意的記憶更印象深刻。像我個人我就喜歡把單詞貼在我能看到的各個地方:飲水機、門口、衣柜、廁所……能讓我在零碎時間記憶和復習。
而且我們要學會巧背,而不是死記硬背。聯想:聯系和想象。聯系,就是將某一類或者有關聯的單詞和句子組合在一起記憶。如:表示“愉悅的”有哪些詞、跟“心情”有關的詞有哪些、跟“職業”有關的詞有哪些……這叫分類記憶(詞根記憶也屬于分類記憶)。
其實學習英語很簡單,它不需要你像理科類一樣動用腦子和很強的邏輯思維,重在堅持和用心。所以英語不好的同學不要放棄,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