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乎上,有這樣一份問題“如何看待現在部分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擔心他們40歲將遭遇中年危機”。
短短幾天,就有18679人關注,1072個回答。
看完這個問答,好像人們對“中年危機”“人生焦慮”“青年危機”等話題的熱議。
有人覺得20歲出頭進入國企事業單位,就可以看到自己40歲的職業生活,心中不免焦慮;
有人認為90后已經看不到憑借一己之力買房的希望,回到老家就等于失業;
有些人更是覺得自己多年努力無果,可能自己40歲依然不能逃脫一無所有的宿命而感到焦慮;?
這個時代,總是有少數人站在塔尖,拿著高薪,住著大房子,開著豪車,經常滿世界的旅游,他們一路高歌猛進,幸福美滿的生活著。
還有懷揣著夢想的大多數,在高昂的房價、物價面前堅持著茍延殘喘,看不到任何人生轉折的希望,在歇斯底里地吶喊著。
20多歲,本是作為一個青年人大好的花樣年華,卻被空前劇烈的焦慮感折磨得失去了當年的熱血和激情。
20多歲,距離40歲中年危機還有將近20年的時間。為何我們如此焦急,想要去看20年后的自己。
二
職業迷茫,找不到奮斗方向;
愛情受挫,找不到所謂的愛情;
面對著高到離譜的房價,哪怕是傾盡所有,日夜開工,也只能望房興嘆。
更要命的是,不管我們怎么努力,怎么拼命地去往上爬,總會有一些跑得比我們快,起點比我們還低的人迅速地占領高地,在前方碾壓我們。
比如90后的李叫獸,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用一年時間創辦李叫獸文案公眾號,兩年后便一路開掛當上了百度的副總裁,讓我們這些個90后簡直無法直視。
當然,談李叫獸有點遠,但你真的不知道你身邊的同學,哪一天突然冒出來,成為某個小領域中的佼佼者。
我們呢,能夠拼搏,而且是在最能夠拼搏的年紀,卻空有一身蠻力,使不上勁,有時候更是不知道該往何處去使。
你就眼睜睜地、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然后你空有一身蠻力,捶打著空氣……
內憂外患,這個時代不焦慮的人,沒剩幾個。
朋友說,有錢了,也找不到對象,還是工作事業更靠譜,
以前只有一條路走到黑,現在的我們有很多條路可以走,
因為擺在人生面前的選擇的自由更多了,反而更焦慮了。
不知該怎么去選擇,也害怕在做出選擇后的結果不是自己理想的那般。
我們會在自己無盡的想法中度過一天又一天,我們的焦慮不但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我們總是在該多做的年紀選擇了多想,還是空想的那種。
三
過去,我一直以為焦慮是一種心理疾病,也想過看心理醫生。
但是心理醫生無非也只是告訴你“要學會放松、多點鍛煉身體,參加文娛活動。”
誰都知道要放松,誰都知道不要焦慮,但是辦不到啊!
后來我漸漸明白,為什么我們要害怕焦慮,焦慮不是我們人生來的一種情緒嗎?是和痛苦、開心、快樂一樣的情緒。
我們喜歡開心,討厭痛苦,但是痛苦會離我們遠去嗎,不會的。要不怎么會有那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
焦慮也是一樣,只不過在這個時代,焦慮被我們空前地放大,使得它總會跟抑郁癥聯系在一起。
但是焦慮真的不好嗎?完全沒有焦慮感又真的好嗎?
其實,人是需要焦慮感才能獲得進步的。
想象一下,沒有任何焦慮感的你,什么東西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什么樣的人會是這樣的狀態?柔弱嬰孩和垂暮之人。你真的愿意現在就像他們那樣嗎?
就算你現在不用奮斗,直接給你車子房子,你都會覺得:我的智商怎么被碾壓了,隔壁的張三憑著自己的本事把連鎖店都開到法國去,我頂多是個暴發戶,智商方面我也要拼。
哪怕你有一絲的欲望,焦慮感都會伴隨而來。
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四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里面,主人公蘭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他的兩個室友拉朱和法函的成績卻不堪入目,每一年合照的時候都要被擠到最邊上的位置。
有一次拉朱不解地問蘭徹:“工程學是我老婆,又是我情人,可為什么我還是考不好?”
蘭徹道出了他的焦慮:“因為你太懦弱,害怕將來,姐姐的嫁妝、考試、工作,一個戒指就是一個恐懼。”
“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怎么去專心學習?”
是的,立刻行動起來,是讓你暫時擺脫焦慮困擾的最好方法。
我辭職之后曾經陷入巨大的焦慮之中,每天總會有無數個念頭在腦海中閃過;
我什么時候才可以達到辭職前的工資水平?
我什么時候能寫出十萬加的文章?
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達到財務自由?
現在的我只希望能夠自己能持續輸出,也要持續的輸入,在這其中能夠沉淀下來,不再想怎么寫出十萬加的文章,只想慢慢寫出自己的風格。
每天看書,寫文章,混跡在各大平臺的網站,好像沒有多余的時間去焦慮,只會想自己怎么才能進步,才能寫的文章一天比一天質量高。
其實,焦慮感會隨著我們的進步而日漸得到緩解,很多人會覺得越來越焦慮,每天得過且過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工作或者學習,填充你無聊發呆的時間,自己行動起來了,焦慮感會好很多。
哪怕你現在做的時間不會很快帶來經濟上的效益,但你能感受到,自己正在朝著自己的夢想在一步步靠近。
我們大部分人的目標,都是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更牛逼的人,而不是必須擁有車子、房子。
為什么一定要讓自己在20多歲的年紀就設定自己30歲要買房、買車,40歲就登頂的人生呢?
有多少人在20歲就靠自己的能力買房買車,就算是有,那也是極少數的人,你要學會放慢你的腳步,踏實的做事,專注自己喜歡的事業。
人生不怕走的慢,就怕你什么事都很急,走的很快,卻常常走錯路。
焦慮,有時只是我們自己定的目標太大,想讓自己成長的太快,我們要學會和焦慮做朋友,直到我們的進步與焦慮行成此消彼長、和平共處的態勢
也許,有焦慮對于你也是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