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8日上午,我們就呆在家里,準備返程的相關事宜,該和北京說再見了。
首先,應該去買些特產帶回家,送給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畢竟來趟北京不容易。
于是,上午我們就去“張一元”專賣店,買茉莉花茶。
“張一元”果然名不虛傳,一進屋,就聞到了茉莉花特有的濃香,還有那淡淡的茶香。
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再深呼吸,想把那滿屋的芳香都吸進肺里、帶回家里……
稍微權衡了下,我們買了2斤的茉莉花茶,本來我想給自己也買點花茶的,可是因為忙著挑選盒子,忙著找服務員要袋子,結果等快到家的時候,我才想起來,怎么就沒給自己也買一點呢?
02
買完茶葉,又去買路上吃的水果,品種可多了:蘋果、葡萄、桃子、石榴等等……
下午,我們又買了北京特產,因為朋友執意要付錢,我真沒好意思多拿那些不便宜,但據說不太好吃的特產。
下午3點,我們就去車站坐車了。
真的舍不得……
舍不得,北京的美景;舍不得,北京留給我們的好印象;舍不得,朋友們的熱情款待;舍不得還沒來得及逛的商場、胡同、小巷……
在北京西車站等待的時候,回想在北京的林林總總,我差點落淚了:真的忘不了在北京度過的日日夜夜;忘不了北京帶給我們的美與好……
16:56分,海西號徐徐駛出北京西,“北京,再見了!”
03
在車上,我們遇到了幾個和我們一樣剛剛從北京離開的外地人,他們對北京的印象都不錯。
第一,北京,不愧是祖國的首都,人們的素質高,服務意識強。
就拿問路來說,幾乎每個人都特別熱情,恨不得帶你到目的地。
我說了清華大學那個讓我“復述一遍路線,準確無誤,才讓我走”的老者,而有個人則說,有一次,他們去北京迷路了,一個開著奧迪車的人,陪他們在某條街道轉了大半個小時,最后才幫他們找到地兒.
更讓人費解的是,他只要了他們20塊油錢,那還是他們執意塞給他的,他壓根就不肯收錢:“不就是做件好事嗎?怎么還能要你們的錢呢?”
北京人,真好!北京人,熱情似火!
第二,北京人的公共意識強。在任何一個公共場合,都見不到吸煙的人,聞不到煙味,這讓我這個從小就對煙味深惡痛絕的人,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到北京,頭尾整6個晝夜,不管是在景區,在酒店,或者在餐廳,在公交,還是在地鐵,幾乎都看不到吸煙的人,所以,我特別喜歡北京沒有“吸二手煙”的環境。
第三,北京人尊老愛幼,特別能讓座。
每當我們一上公交,就能看到主動讓座的人們,就是那不經意地“起起落落”,我看到了一份愛心,看到了一份善良。也許真的是因為人多,在北京的幾天,我們還真沒有多少時間“坐”公交或者地鐵,更多時候,“站”才是我們的常態。
7日傍晚,發生在地鐵上的一幕讓我十分感動:我們一進地鐵,就聽到一個中年男子在叫喚:“那個,那個抱孩子的。”也許是因為嘈雜,也許大家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他喊了好幾句,我才明白他的意思,原來,他要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我后面的、后面那個女人。
那個女人抱著孩子滿懷感激地坐下了,我看到那男子開心的笑容:是誰說過,舍就是得?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后來,那女人下車了,那男子繼續讓座——他要把座位讓給我,我堅決不坐。人家已經站了那么久了,我怎么還好意思讓他繼續站下去?再說了,我比他還小呢。
第四,北京好玩的地方真的特別多。這就不用我這個第一次來北京的一一贅述了。
04
作為文明古都,作為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積淀的北京城,我們怎么可能玩得完,我們怎么可能都一一讀懂?
北京,有的就是文化與韻味,北京,就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值得我們不斷去品味,去細讀……
而我們,我們只能是匆匆的過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北京,再見了,縱使有千般的不舍,縱使有萬般的依戀……
不管怎樣,我已經帶孩子來過北京,并且是真真正正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過我們所到過的每一個景區。
最后,讓我再次借用灰太郎的那句話來結束我這次的“路癡闖北京”系列:“北京,我還會回來的!!”
附:
行文至此,我的“路癡闖北京”系列已經結束了,粗粗估算了下文字,一共有18497個字。此系列,不為嘩眾,更不為取寵,我只想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我只想給自己留下一點記憶,一點回想:當我垂垂老矣,當我步履蹣跚的時候,我可以欣慰地用枯瘦如柴的手指,指著這些文字,告訴我的子孫后代——北京,我來過!北京,我曾和孩子一起游過你!北京,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