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稱米斛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中華仙草之最”“健康軟黃金”,國家瀕臨滅絕的珍稀藥材。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主產于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大多生長在云霧繚繞的懸崖峭壁崖石縫隙間和參天古樹上,生于山地林中樹干上和山谷巖石上。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人體內SOD(延緩衰老的主要物質)水平,對經常熬夜、用腦、煙酒過度,體虛乏力的人群,經常飲用非常適宜。霍山石斛有明目作用,也能調和陰陽、壯陽補腎、
霍山石斛歷史上一直貴為皇室專用,皇帝們為了長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煉制長生丹。也成為新貴們爭先到原產地搶購的養生保健佳品。霍山石斛歷史上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現代人尊稱為“中華仙草之最”“健康軟黃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飲品——楓斗,被稱為“楓斗之王”。
霍山石斛莖直立,肉質,長3-9厘米,從基部上方向上逐漸變細,基部上方粗3-18毫米,不分枝,具3-7節,節間長3-8毫米,淡黃綠色,有時帶淡紫紅色斑點,干后淡黃色。葉革質,2-3枚互生于莖的上部,斜出,舌狀長圓形,長9-21厘米,寬5-7毫米,先端鈍并且微凹,基部具抱莖的鞘;葉鞘膜質,宿存。
總狀花序1-3個,從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具1-2朵花;花序柄長2-3毫米,基部被1-2枚鞘;鞘紙質,卵狀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花苞片淺白色帶栗色,卵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花梗和子房淺黃綠色,長2-2.7厘米;花淡黃綠色,開展;中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2-14毫米,寬4-5毫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鐮狀披針形,長12-14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基部歪斜;萼囊近矩形,長5-7毫米,末端近圓形。
花瓣卵狀長圓形,通常長12-15毫米,寬6-7毫米,先端鈍,具5條脈;唇瓣近菱形,長和寬約相等,1-1.5厘米、基部楔形并且具1個胼胝體,上部稍3裂,兩側裂片之間密生短毛,近基部處密生長白毛;中裂片半圓狀三角形,先端近鈍尖,基部密生長白毛并且具1個黃色橫橢圓形的斑塊;蕊柱淡綠色,長約4毫米,具長7毫米的蕊柱足;蕊柱足基部黃色,密生長白毛,兩側偶然具齒突;藥帽綠白色,近半球形,長1.5毫米,頂端微凹。花期5月。
石斛具有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有許多國家把它作為“父親節之花”。父親節送石斛蘭,表示堅毅、勇敢。石斛的花語是:歡迎、祝福、純潔、吉祥、幸福。黃色的石斛蘭是在父親節或父親的生日時贈送父親的花,寓意父親的剛毅、親切而威嚴,表達對父親的敬意。
生于山地林中樹干上和山谷巖石上。產中國河南西南部(南召)、安徽西南部(霍山)。模式標本采自安徽(霍山)。
霍山石斛,屬未進化的的氣生蘭科植物,其生長條件極為苛刻。保護范圍內海拔高度300至900米,陰涼濕潤通風的環境。多生在河澗,溝溪山谷旁峭壁上,常與苔蘚、石葦等植物附生在一起。喜陰涼、濕潤、通風多霧的小氣候。在氣溫14℃時開始生長,氣溫20-26℃、空氣濕度在80%以上最適宜;如氣溫在30℃以上,相對濕度在20%以下時,則葉脈變黃、葉片下垂、莖現皺縮;如崖縫滲水過多則易爛根致死。
霍山石斛,又稱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是中國國家瀕臨滅絕的珍稀藥材。其干燥莖(霍楓斗)和鮮斛均可入藥。
《本草綱目》記載:石斛甘平無毒。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痹弱。定志除驚,輕身延年,益氣除熱,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逐皮膚風痹,骨中久冷,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臟,益智清氣,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霍斛富含多糖、氨基酸和石斛堿、石斛胺堿等十多種生物堿。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鑒定:多糖含量為18.974%,總生物堿含量為0.030%。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人體眼、咽、肺。胃、腸、腎等器官和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療效。能抗白內障,延緩衰老,抗突變,抗腫瘤。
使用方法:除遵醫囑入藥外,還可取干品1-2克,在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可飲用一周。可與西洋參配伍,能增強放、化療病人的抗癌能力和防治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