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新回聽永澄老師共讀《躍遷》直播第3章與第4章節,與書本和之前的學習經驗相結合反思思考,發現之前學習進入了一個很大誤區,學習信息全是零碎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晶體,導致學的多忘得多。正好利用周回顧時,把學習反思復盤過程梳理出來,供后期的學習改進。
本文主要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周初始假設目標,第二部分是本周的實際完成情況,第三部分是對學習的反思思考,第四部分是對下周制定計劃。
一 本周初始假設目標
本周計劃分為3類,學習、健身、親子;學習包括反思思考、躍遷學習、復雜系統學習及社群學習。
二 實際完成情況
1完成情況分析:
已完成有:躍遷學習、復雜系統學習、親子教育。
未完成有:反思復盤、社群學習、運動減肥。
原因:本周因周五至周日帶孩子河北壩上草原,導致時間不足,沒能完成反思及運動減肥;高估自己的學習能力,以為外出游玩時也可以去學習。
2 標準差--亮點和不足:
預計完成時間為7天,實際完成時間為4天,中間相差3天時間外出旅游。
本周亮點:
開始在學習上追求,質量>數量,標準>質量,不在過多追求學習的數量,而是追求學了之后能不能形成知識體系,可以輸出學習成果。
本周不足:
(1)沒有進行反思記錄,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梳理;
(2)永澄老師的線下反思活動沒有進行總結,形成成果;
(3)沒有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時間與任務;
(4)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一心兩用,即能外出旅游照看孩子又能學習。
三 學習能力反思思考
1上周反思思考
上周反思主要問題是把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分離:沒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習任務,所學主觀世界內容與客觀世界兩者之間沒有形成連接,所學東西用不到現實世界中。
2 本周反思思考
學習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以輸出為主,形成知識體系,可以先從最小形成知識卡片開始積累、思維導圖、文章、課程、等輸出形式開始練習。
問題學習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問題保存收集
為什么收集此文章?
這篇文章中有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
對我的生活、工作、學習有什么幫助?
如何運用到工作、生活、學習中?
(2)觀點假設詢問
作者的前提假設是什么?
使用什么樣的邏輯來推理?
邏輯推理中是事實還是故事、是觀點還是判斷、是愛好還是價值?
作者推導的對不對,這個假設還能用到其他什么領域?
(3)書籍閱讀問題
為什么閱讀此書籍,書中主要講的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組織內容的?是什么邏輯?
作者說的對不對是都對,還是只是一部分對?不對的地方為什么不對?
這個部分內容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4)解決能力問題
當下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是否因情緒而引發的問題?
預定問題我的第一直覺小我反應是什么?為什么有這個反應?
是否先處理情緒?還是直接開始分析解決問題?
解決方案是否有備用方案?解決這個問題整個思考復盤是什么?
3有效學習方法
(1)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學習是適合是結構主義學習,要學習的是一套能舉一反三的系統,它提倡通過表面的現象去尋求底層的關系是為了創造。
大部分學習是自然主義,就是模仿式學習,遇到什么就學什么,積少成多以量取勝。
(2)學習要拆解目標一點點練習
把學習目標拆碎,針對那些細節進行反復的練習,不要一開始就照顧全局。比如學到一個新的方法就要開始實踐反復的練習,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3)碎片化學習要有知識晶體體系
碎片化學習首先要帶著困擾和問題進行學習,多使用搜索這個功能,不能因為這個感興趣那個信息未來有用,就這個學一點那個學一點像一堆散沙。
把學到到內容形成知識晶體,解決生活中某一個常見的問題,比如有閑錢了就學下理財,有小孩子了就學下育兒等,帶著問題困擾去學習,最終把學習到的成果進行鏈接,形成解決問題成果。
(4)學習要有輸出形成反饋
當你學會解決某一類型問題時,要制造反饋把解決問題的思路輸出出來形成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來發現問題,所以才要輸出制造反饋。
無論什么形式,都要先開始自己給自己制造反饋的方法,可以先寫一點東西出來,觀點或文章都可以,總之一定要有輸出,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學習,也可以積極的教給他人。
真正的學習來自于實踐,如果自信來自于自律,那就是扎扎實實的自信,如何自信來源于想象,那就是盲目自信了,學習也一樣。
四 下周38周周計劃
1 用貪吃鬼甜品(TCGTP)的方法:
(1)? Time:核算時間
9月有效價值時間為150小時,核算每周預計時間為37.5小時。
(2)? Calendar:日程安排
本周日程安排為9月24日上午“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活動;晚上目標小組討論周計劃。
(3)? Goal:目標分解
本周重點任務為以下3件:
<1 學習以知識卡片形式文章收集
永澄老師公眾號文章,以知識卡片的形式收集,把文章按知識晶體的4種形式嘗試分類。
<2“躍遷”活動
回顧永澄老師共讀“躍遷”直播第二五章節,再次閱讀《躍遷》書籍,結合之前學習思考完成部分個人躍遷問題。
<3親子教育
每天輔導孩子作業,陪伴孩子講故事,本周學會10以內數字讀寫,認識會讀字母,本周六帶老大去學習做蛋糕。
(4)? Task:任務補充
預計時間為37.5小時,實際計劃時間為35小時,預留2.5小時緩沖時間或意外新任務。
(5)? Plan:制定計劃
本周主要調整學習方式的改變,嘗試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以輸出為主,形成知識體系,從最小成果知識卡片開始積累實踐。
[總結]
得到精品課程“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許岑老師對高效學習的定義為:
高效的學習是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方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或生活中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你需要勤加練習,有時候可能需要向名師求助。
要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談興趣,用任務驅動學習;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的專注能力;要制造反饋產生成果;突破學習瓶頸等方法開啟高效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