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參加的是拉脫維亞的文化交流的項目,主要工作就是在孤兒院教孩子們一些中國文化。說到拉脫維亞,基本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東歐小國,整個國家的面積也就只是四個北京那么大。之前對它的了解也就只是“歐洲”“波羅的海三國”這樣的標簽。但到了之后,卻體會到了很不一樣的東西。
拉脫維亞是個歐小國,這是我們波羅的海三國行的第二站。資料介紹,拉脫維亞人口230萬,面積6.3萬平方公里,2008年人均生產總值14900美元,是歐盟、北約、申根公約成員國。年接待外國游客在500萬人左右,約為總人口的一倍還多。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位于是波羅的海的里加灣內。是旅歐北線的游覽勝地,素有“歐洲新風格建筑中心”的稱謂。
從立陶宛的維爾紐斯驅車到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大約有 三百公里??墒?,據導游說,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在整個歐洲地區,算是比較貧窮的,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修筑高速公路。三國之間的旅途,車速最高只能在70公里,所幸途中沒有多少車輛,一路上并不擁擠,這對于在北京生活過的我們來說,那還是順暢、方便多了。中間除了過邊境檢查站,拉脫警方上車查看護照之外,一切都在順利之中。一路,兩國的小鎮、山鄉風情不斷交相輝映,處處景色如畫,有的小鎮被森林樹木環抱,山谷流過,想必人們都在享受著寧靜的時光,心中充滿著向往。途中休息,進入一個休閑度假村莊,滿園的木頭建筑,木制用品、木制雕刻、造型生動,設計別致,一切都是用品,可一切都在藝術之中,不由得想象這里的主人,是一個很會動腦筋,很有創意的設計師,也許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山莊主人,但在我們的眼里,這些都是藝術所為,都被那么些的創意木雕所感染,人人充滿著新奇,人人都去拍照,可我幾乎把整個院子里外的木雕刻,全部一個不拉的拍了下來,害的我一步沒歇、一口水都沒喝,當我們的車子再次啟程,我才“鳴金收兵”。
這次aiesec之旅與其說是作為一個志愿者,幫助世界另一端的人們,更不如說,是一個自我救贖和尋找的過程。在那里,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更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覺得,這是海外志愿者,帶給我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