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種熟悉的鳥叫聲浸入了我的耳膜。仔細一聽,好像是一只鳥在鳴唱。我的心頓時涌起了一陣欣喜。
這不是樹上的那些叫的很急,很脆,很歡,很粗曠的小鳥。
它是一只布谷鳥。叫聲渾厚且帶有一點清脆,很有節奏感。好久好久都沒有聽到這種鳥叫聲了。是隨著季節的變化,它獨自先來報道。給我們暗示,它們的部落即將來入住?還是與它的家族走散了,誤闖誤撞的飛到了這里?我不得而知。
它不緊不慢有節奏的叫聲,讓人聽著很舒服。給人一種愉悅奮進的感覺。
把希望灑滿心間。
我小時候,老家有一種說法,說這種布谷鳥的叫聲,會給人們帶來好運和希望。所以,人們都希望它在樹上長久的歇息。
布谷鳥最愛棲息在枝葉茂密的樹上。
我老家有很多的古樹,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只認識其中有一種叫樟樹,樹葉散發出清香的味道,將樹葉洗凈煮水喝可以醒酒。樟樹是請木工做箱子的最好材料。樟木箱子裝衣服可以防蛀蟲。
這些樹都應該有幾百年的樹齡了。粗壯的樹根像蟒蛇一樣的盤旋著,部分裸露在地面上。樹干更粗,在我孩提時代的記憶中,感覺每棵樹身都要兩三個六七歲的小朋友伸開雙臂才能環抱過來。樹皮一塊一塊的,很厚,每塊樹皮之間有很深的溝壑。沉淀了無數時光,布滿了歲月滄桑感。
這些老樹皮還可以像掀鍋巴一樣,一撕一大塊下來。樹枝很多,又分成了繁多的枝丫。一棵樹的枝丫樹葉可以覆蓋一間房屋的面積。每棵樹之間的樹葉又互相緊挨著。整個一片綠樹成蔭的世界。
也有一些男孩子像猴子一樣一溜的爬到樹上,坐在一個大樹丫上。在上面摘新鮮棗子一般大小的圓圓的果子。
有幾棵樹每年都會在夏天結滿果子,那種果子摘下來后,要用開水把它燙蔫,曬干再吃。吃幾個后嘴里會很澀口,嘴唇都會變烏黑。這種果子不是很好吃。小時候,物質匱乏,人們還是照樣吃得很香的樣子。
樹葉密密麻麻,把太陽全部擋在外面。哪怕天空掛著再炙熱的太陽,樹底下仍然是陰涼的圣地。一點陽光都射不進來。
孩提時候的夏天,我和小伙伴們在樹底下一玩就是一整天,想辦法,變著花樣玩。玩累了就在樹底下的竹床上睡覺,有一次,我睡覺醒來后,發現自己已經躺在家里的床上了。迷迷糊糊中,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才知道是媽媽干活回來,把我抱回了家。
一大清早,在這些古樹上沉睡了一晚的布谷鳥,打破了靜謐的鄉野。開始了它們歡快的叫聲。它們不是齊刷刷的一同叫,而是獨自講究緩慢緊急的節奏,唱著既清脆又渾厚的歌聲。讓人們聽著清晰悅耳。
早春的時候也有這種布谷鳥出現,春天正是萬物復蘇,播種的季節,它的叫聲給人們以期盼和念想,想象著自己播下的是希望。種下的是豐收與喜悅。
多少年過去了,孩提時候的記憶越來越遠,也越來越模糊。唯有這古樹上的布谷鳥我一直記得很清晰。雖然它們一直躲在茂密的樹葉中,我未曾看到過它們的真面目,但它們的叫聲很特別。讓我對它們有一種獨特的記憶。
我不知道,這只布谷鳥與我小時候,家鄉古樹上的鳥,有什么關系,是遠房親戚還是它們的直系后代呢?
不管是什么關系,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給人們帶來希望與吉祥。